破解“留守兒童”難題 共享“陽光家園”
www.hxt111.com?2012-08-07 11:17? 王蓓?來源:中國婦女報 我來說兩句
中國婦女報訊 “安徽是農業大省和勞動力輸出大省。”和剛剛走上省婦聯主席崗位時不同,7月26日,面對記者,再次說出這兩個“標簽”式的省情概要時,安徽省婦聯主席黃紅飽含深情,語調中是滿滿的自信。 這份深情和自信,來源于對這一省情深刻內涵的深層次把握,源于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以來的十年里,安徽各級婦聯組織,帶領安徽數千萬婦女兒童,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描繪出共享發展成果的秀美藍圖。 這一次,她要說的是安徽的兩個“留守”群體,以及十年來,全省各級婦聯為解決兩個“留守”群體難題,而付出的智慧與汗水。“如今,全省350萬留守婦女已經成為農村生產生活、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和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360萬留守兒童,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懷下,茁壯成長,自立自強。”黃紅說。 “陽光家園”里的快樂留守 7月,地處皖北的阜陽市再次遭遇干旱,79歲的胡鳳蘭和村里的“抗旱綠色娘子軍”的隊員們,拉著水泵、扛著鐵锨、挑著水桶,走進田間地頭,抗旱保苗。 “別看她們是女同志,干起活可一點不比男同志差,有了這支隊伍,村里在外打工的男人也不用擔心家里的收成了。”臨泉縣楊橋鎮劉大村支部書記劉子良,對村里這支全部由留守婦女組成的“互助”抗旱隊伍贊不絕口。 而在勞務輸出大市阜陽,全市64萬名像胡鳳蘭一樣的留守婦女,正在以留守婦女自主、專業合作社帶動、優秀婦女扶助、婦聯組織引導、興趣愛好凝聚這五種模式,迅速組建起936個留守婦女互助組。她們在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心手相連,抱團致富。 事實上,留守婦女互助組并非阜陽首創。2002年,發端于安徽含山縣清溪鎮太平村的“留守婦女互助組”,給了安徽省婦聯一個思考和解決留守婦女問題的角度——“上世紀90年代涌動的外出務工潮,由此產生了龐大的留守婦女群體,她們在面臨著沉重的勞動壓力的同時,還承受著許多精神上的負擔。如何破解?各級婦聯組織一直探索解決之道。”黃紅說,“‘互助組’的出現,猶如黑暗中的一絲微光,讓婦聯眼前一亮。” 留守婦女中自發產生的互助組,在誕生之初,就迅速蔓延。“鎮、縣兩級婦聯迅速總結經驗,積極推廣,很快就覆蓋了21個自然村,并在全縣遍地開花。”10年后,說起“互助組”初生時的繁盛,創始人王自蓮至今難忘。 2009年,在安徽遍地開花的“留守婦女互助組”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經典做法,并迅速影響著全國其他幾個勞務輸出大省。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7]三明寧化:農家書屋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課堂
- [ 08-07]中國關愛留守兒童高峰論壇在廣西百色舉行
- [ 08-06]中國關愛留守兒童高峰論壇在廣西百色舉行
- [ 08-06]長橋鎮計生辦“慶六一,迎端午?送溫暖”關愛留守兒童慰問活動
- [ 08-02]關注留守兒童:為"小候鳥"筑巢 避免"二次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