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總工會:“減法思維”帶來的“乘法效應”
www.hxt111.com?2012-11-30 08:55? 吳鐸思 李潤釗?來源:工人日報 我來說兩句
11月24日,恰逢周末,在福州秀峰路象峰村的500KV變電站,記者見到了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分公司的“創新之星”曾慧敏,她正和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對新項目進行最后的數據調試。不到25歲的她,個頭不高、一臉青澀,但已經是一名擁有12項創新成果、2項專利授權,在福州小有名氣的“職工發明家”。在今年的第七屆國際發明展上,她的《電網輸電線路智能保護技術》項目獲得了“泰斯拉”發明獎。談起自己的“曾式發明”,她笑說:“福州是我創新的福地,工會是鼓勵幫助我成長的‘家’。” 近年來,福州職工創新在全國發明展上屢創佳績。今年共選送83個項目參展,摘得19金27銀17銅,獲獎比例達到75.9%,金獎和專項獎數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福州展團也連續6年被評為優秀展團。據福州市總工會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參展的項目大到關系國計民生的實時電網狀態評估系統,小到家庭生活常用的掛鉤型自鎖門碰,其中已有42個項目實現產業化,創造經濟價值突破6.19億元。 把發展空間騰出來 職工創新“獎牌翻番、效益翻倍”的“乘法效應”,從根上說,還得從“減法思維”談起。 2000年,福州市總首次舉辦了職工科技節活動。自此,包括“五小”、“職工節能減排行動”、職工合理化建議等職工創新活動在榕城落了地。據福州市總工會副主席傅春英回憶,當時和職工創新有關的品牌活動超過17個。但如火如荼的“創新運動”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品類繁多的各類活動不僅分散了資源,也讓不少基層慌了神,工會組織缺少精力投向基層,發明項目來來回回總是那么幾樣。” “一味做加法,失去的將是發展的后勁。只有把減法做好了,發展空間才能騰出來。”福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鄭湘國口中的“減法”,指的就是整合品牌。 2007年以來,福州通過在“減法”上做文章,逐步把專業性較強、內容相對單一、職工參與度低的“老品牌”從職工創新體系中剝離出去,為創新工作贏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瘦身”之后,品牌活動的聚集和放大效應也隨之減弱,福州如何在職工創新領域發揮省會中心城市的作用?答案還是一個“減”字。在新騰出的發展空間里,福州市總并沒有急于把空間填滿,而是將17項品牌活動整合成了一項集“百家所長”的職工創新品牌——福州市職工“金點子”大賽,力求形成“創新品牌集中布局,工會資源集約運作”的工作格局。當年,征集到的職工“金點子”多達6萬余條,為這個年輕的品牌贏得了“開門紅”。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6]鋼城集團起重廠工會獎勵職工“金點子”
- [ 11-19]仙岳路治堵金點子出爐 溫陵路公交專用道今日啟用
- [ 11-07]吉林石化煉油廠職工“金點子”創效
- [ 10-12]福建121地質大隊工會金點子評選結果揭曉
- [ 09-06]職工“金點子”產出“金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