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夫妻”辦農民工子女學校 借錢堅守14年
www.hxt111.com?2013-08-12 09:42? 蔣全德?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8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蔣全德 通訊員 陳緯玲)這幾天,萬秀紅和丈夫榮繼達忙得團團轉:既要維修校舍,又要接待報名的學生,他們累并快樂著——這對“草根夫妻”14年前在城中村創辦的玉秀中學,從48名學生發展到目前的上千名,成了思明區最大的農民工子女學校! 萬秀紅今年46歲,四川人,8月11日,她介紹了夫妻倆創辦學校的辛酸經歷。“1994年,丈夫來廈門做翻譯,覺得這里舞臺比家鄉大,于是叫我也過來。”到廈門后,萬秀紅先后在幼兒園和小學當過教師,“都是臨時工,對未來很迷茫”。 1998年,7歲的女兒從老家來到廈門,因為戶口不在本地,上學問題讓萬秀紅費了很大周折,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進了小學,“女兒的經歷讓我突生想法——大量的外來工子女在廈門無處讀書,如果我辦一所外來工學校,不就解決了?”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于是,夫婦倆從老家籌措8萬元,招聘了6個教師,經過一年的準備,1999年9月1日,在洪文社區石村租了幾間民房,玉秀小學誕生了,“全校只有四個年級48名學生,其中最小的班級只有兩個學生,雖然小,卻受到了打工者的歡迎,學生也越來越多”。 后來,學校又成立了初中部,并搬遷到泥窟社,從2005年開始,學生規模達到1000人,其中初中部目前已有500多人,成了思明區最大的農民工子女學校!在這期間,夫妻倆經歷過不少挫折。“2005年和2011年,因為政策上的原因,學校虧本50多萬,幾乎撐不下去了,但村民借錢給我們,社區也暫緩我們的租金,最主要的是孩子需要我們……最終我們堅持下來了。” 如今,夫妻倆雖然還在租房住,也沒有車子,但看到許多外來工子弟自卑地走進學校,自信地走向社會,他們就很開心,唯一內疚的是對不起女兒。“她在老家讀書,后來考上警官學校,希望以后她能來廈門工作,好讓我們彌補一下對她的虧欠……”萬秀紅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2]“草根夫妻”辦農民工子女學校 借錢堅守14年
- [ 08-09]部分職校生活條件不如農民工:食堂臭宿舍黑
- [ 08-08]中鐵四局:“黨員代表”架起農民工連心橋
- [ 08-07]晉江民企未給員工買社保 農民工權益難保障
- [ 08-06]漳州漳江大橋堵車幾百米 為云霄農民工討薪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