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工會十七大勝利閉幕,河北代表團邢忠東代表帶著會議精神回到了中國中車石家莊公司。最近,邢忠東正忙著籌備宣講,給廣大一線職工宣傳貫徹大會精神,領會報告內涵。 報告中提出的“要牢牢把握我國的工人運動時代,團結廣大職工以主人翁姿態建功新時代,不斷深化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推動一線班組建設,深化技術創新,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之風”,這一段內容他最有感觸。因為精益求精,是邢忠東從業33年來一貫的追求。 從技術工人到高級技師,勤于學 1985年,邢忠東作為學徒工,進入中國中車石家莊公司。身為勞模之家的后代,自打第一天入職,母親就囑托他“既然當了工人,好干也是一輩子,壞干也是一輩子,為什么不能好好干,我覺得你沒問題!”帶著父母的期望,邢忠東下定決心,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邢忠東很幸運,剛一入職就被分到了一個創新班組叫“零擔班”。在師傅的帶領和教導下,他從零開始學習。白天跟著師傅打榔頭、練打錘;晚上下了班就去上夜校、學知識;夜里十一二點睡覺;早晨四五點起床溫習。“那個班組意識超前,經常做創新項目,我學習的欲望更強烈了”,邢忠東進步很快。 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邢忠東還利用業余時間動手實踐。展開、放樣、下料、校正、成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練習;代數、幾何、機械制圖、材料學、力學、焊接,一門知識一門知識鉆研;工作中的廢紙和下腳料不知道用了多少…… 辛勤的付出很快便有了效果,邢忠東首次參加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一舉拿下了青年組第二名。從那以后,他不斷在各種比賽中拔得頭籌,開始參與公司的科技攻堅項目。20歲,邢忠東成了車間里年齡最小的高級工。之后,還獲得過“中國中車技能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等諸多榮譽稱號。 從手工打磨到智能工裝,善于思 “邢忠東創新能力強,小發明小創造不斷,平時只要發現問題,吃飯、睡覺、走路,都會思考著如何解決。”這是同事給他的評價,毫不過分。大到360°立體旋轉焊接工藝,小到休息區桌上的水杯固定鐵架,都出自邢忠東的奇思妙想。 在制備車間,工件大多數都在上百公斤,通常需要幾個人搬抬才能完成焊接。“能不能制作一套工裝,讓工人在舒服的姿勢下完成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C70E橫梁組成360°翻轉焊接臺”在他手中誕生,這是整個車輛制造行業里的第一臺360°無死角全方位立體旋轉焊接設備。“其實非常簡單,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行業里當時還真沒有,得好好琢磨才能制造出來。”說起這套工裝設備,邢忠東至今還抑制不住內心的自豪和喜悅。這套設備適用于五六種車型,投入生產后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原來7人日產5輛車,使用后5人日產7輛車。 為進一步節約勞動力,邢忠東又制作了枕梁翻轉傳送運輸車。從此,工件翻轉不再用天車吊、人工搬運,工人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完成,生產效率大大提高。2010年,以上兩項創新獲得了國家發明及專利。 從單打獨斗到精益道場,敏于行 “鐵路鋪軌車”五軸轉向架及小底架的研發試制,是邢忠東從業過程中極具挑戰的一項任務。整個框架長6.8米、寬3米多,每個輪軸導框間距的公差只有±1mm,這對焊接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這項工作難就難在焊接上,因為焊接容易變形。”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難題,邢忠東毫不退縮,為了確保焊接變形最小化,在實際操作中,邢忠東按照±0.5mm的公差標準去做。 為了克服技術難題,他帶領團隊一起學習工藝、圖紙,仔細分析組焊過程中的關鍵工序。通宵達旦,在公司打地鋪,歷經無數次失敗和重來……3個月后,邢忠東帶領團隊向公司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此次試制成功為公司創造利益80余萬元。 邢忠東為人熱忱、健談,他把自己總結出的工作方法、經驗編輯成冊,交給同事們傳看。在公司、車間的助力下,邢忠東創建了一個“精益道場”,這里不僅有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現場答疑,還能回爐再造、提升技能、備賽練“兵”……一站式服務、精益化生產,讓班組95%的員工具備了第二技能,48%的員工具備了第三技能。 說起自己的小目標,邢忠東依然不離團隊、不離公司。“黨和國家,各級工會組織多年來培養自己,為我搭建平臺助我成長,我非常感謝!我要把我的技術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員工。”邢忠東工作室還將吸納更多有實力的后備力量,讓團隊成為“精英中的精英”。他還想把精益生產經驗與理念推廣到更大的范圍,助力新產業跑出加速度。(文/劉禛) |
相關閱讀:
- [ 11-01]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當前經濟運行五大信號
- [ 11-01]廈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6元
- [ 11-01]廈門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 GDP增長7.6%
- [ 11-01]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當前經濟運行五大信號
- [ 10-31]福建省對經濟普查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