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開放 堅持不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12-24 21:43:25??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積極擴大內需,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應當看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于我們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追求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將質量和效率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尺。全要素生產率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效率,產業結構優化、企業競爭、創新競爭帶來的資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所以,繼續深化改革,特別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把質量和效率放在第一位,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完善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落實。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得益于優質產能對落后產能的取代,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9%、6.07%和7.21%;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達76.6%,產能過剩局面得到有效緩解。與此同時,企業的經營狀況逐步好轉,經濟運行穩定性顯著增強。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方面,前10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2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5元。據測算,全年預計可為企業降低成本超過1.1萬億元。“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落實,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推動了過剩產能的化解。改革要深化,就必須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持續降低企業成本方面下功夫,在減稅降費方面要有更大作為。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要著力提高全社會的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創新發展,創新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越來越高。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29578億元,在GDP中的比重為15.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的增速為14.1%,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2.9個百分點。無論技術水平的創新,還是管理制度的創新,都需要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因此,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就要把創新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創新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保護。這就需要在建立公平競爭機制、透明開放的市場規則、統一的行業準入標準、依法有序的法治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切實調動民營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主動性,讓民營企業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注冊稅務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