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速發展的底氣
2019-01-31 11:01:01??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今年開年,各地“兩會”陸續召開,各省區市紛紛交上年度“答卷”。2018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1%,這已經是該省連續8年增速排名全國前三位。不僅如此,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8%、農業增加值增長6.8%、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5.8%,均列全國第一。如今的貴州,有了后發趕超的“底氣”。 脫貧攻堅定全局 “2018年貴州減少貧困人口148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3%,14個縣成功脫貧摘帽。”1月27日,貴州省長諶貽琴這樣盤點去年的成果,“我們朝著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邁出了關鍵步伐。” 1月10日一大早,貴州六盤水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這一段接到她電話我就緊張,因為二寶隨時降生。”楊波說,算起來這是他駐村工作的第3220天。像楊波這樣的駐村干部,貴州全省共有43000多名,他們正在脫貧攻堅一線打著四場硬仗——“基礎設施、易地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保障”。2018年,貴州全省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完成98%,解決了88.41萬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15.99萬套,產業扶貧帶動168萬貧困人口增收,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進一步落實。據統計,全年貴州累計安排預算內資金170多億元用于脫貧攻堅,其中深度貧困地區60億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802億元。 “貴州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表示,“我們堅定不移地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去年,貴州在全省范圍實施了“春風行動”“夏秋攻勢”“秋后喜算豐收賬”“冬季充電”等舉措,使全年的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有序層層推進。 2019年,貴州將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18個縣擬通過脫貧摘帽考核驗收,全面完成188萬人異地脫貧搬遷任務,在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打下決勝的堅實基礎。 調整結構促發展 這兩天,貴州畢節朱昌鎮的10萬斤“碧秀佳牌”白蘿卜正在發往迪拜的輪船上。除了蘿卜,“黔貨出山”行動,讓貴州的有機蔬菜、綠色茶葉等優質農產品銷到了海外。這也是貴州以超常規舉措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 貴州基礎薄,人口多,農業“小”“散”“弱”。去年,貴州省委把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了農業上,他們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從思想上幫農民改變代代因襲的落后生產觀念,下決心把玉米、土豆等低附加值品種壓下來,充分發揮山地農業特色。食用菌、茶葉、藥材、有機蔬菜等一大批貴州的優勢農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僅去年就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85萬畝,新增經濟作物667萬畝。 種植結構優化的背后是工作方法的改變,貴州省委推廣了“政策設計”“干部培訓”“追責問責”為內容的“五步工作法”,通過全面落實“產業選擇”“農民培訓”“利益聯結”“基層黨建”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八要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農業產業革命不僅在脫貧攻堅中顯出了威力,也帶動整個農村和農業整體提升,去年實現204萬農戶戶均增收1.01萬元,農村人均收入增長超過GDP增長0.8個百分點。 “今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把農村產業革命進行到底。”1月28日,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參加政協聯組討論時如是說。 動能轉換增后勁 2018年,貴州的名字不斷出現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領域。先是美國蘋果公司將iCloud在華業務交給了貴州本土的“云上貴州”集團,接著有“鵝廠”之稱的騰訊公司最大的數據中心落戶貴州貴安新區。貴陽則在去年率先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建立區塊鏈產業發展基金、建設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出臺區塊鏈支持政策,一時間,不少東部發達城市都來到貴陽“取經”。 “去年,貴州發展的新舊動能在陣痛中加快轉變。”貴州省省長諶貽琴說,貴州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環評不達標企業,嚴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去年貴州關閉煤礦74處、壓減產能1038萬噸,對磷化工企業實施嚴格的“以渣定產”,對1688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經濟增長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8.6%,研發投入增幅居全國第二,新經濟和綠色經濟在工業增加值中占比分別達19%和40%。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7.5%,全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速達52.6%。 旅游業井噴式發展是貴州去年增長的又一亮點。在加大推介力度的同時,貴州在旅游服務水平和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上狠下功夫,去年新增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1家,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30.2%和33.1%。 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人才的流動。在去年貴陽舉行的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馬云說:“我聽說,以前貴州但凡有點本事的人,都想往外面跑,現在,全世界優秀人才都往貴州跑。”這不僅是馬云的個人感觸,更有統計數字的支持:2015年以來,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產業人才正以每年48.5%的增長速度向貴州匯聚。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31日 04版) |
相關閱讀:
- [ 01-31]山水為體 文化為魂 品牌為脈 推動建陽旅游步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 [ 01-31]加快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 - [ 01-31]福建: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 [ 01-31]鄉村美景覓“元寶” 鄉村游成光澤農村發展新動能
- [ 01-30]?臺青來嵐實習交流:平潭,充滿了發展機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