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發新生的比港 歷經坎坷的不僅是大批希臘年輕人,還有希臘最大港口、上千年來守望著歐洲“南大門”的比雷埃夫斯港。 2005年6月,希臘爆發大規模罷工,迫使原掛靠比港的幾個主要航運商把航線轉掛其它港口,比港的吞吐量也隨之下跌9.5%,曾經榮耀的比港一度萎靡不振。 2008年,中遠海運集團在比港集裝箱碼頭私有化招標中成功中標,獲得了該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 這是2012年10月1日拍攝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全景。(新華社發) 2010年,中希結合的管理和工作團隊成立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正式全面接管了比港2號、3號碼頭的營運權。 通過改善港口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碼頭作業效率和引入現代化管理體系等措施,比港業務逐漸有了起色。 比港的集裝箱操作量從2010年的88萬標箱增加到了2017年的415萬標箱,在全球港口中的排名也從第93位提高到了第36位。 這是2017年3月30日拍攝的中遠海運比港辦公大樓一角。(新華社發,陳江旋攝) “一帶一路”合作典范 對這一切,奧馬爾都有切身感受。 “過去九年來港口的業務始終處在增長中,每一天港口都是不一樣的,”她說。 2016年4月,中遠海運收購比港港務局67%股權,同年8月開始接手港務局經營,成立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中遠海運比港)。 中遠海運在希臘的業務也從單純的集裝箱碼頭擴展到輪渡碼頭、郵輪碼頭、滾裝船碼頭、油氣碼頭、修造船等板塊。2018年,整個比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90萬標準箱,成為地中海第二大港口。 中遠海運集團投資運營的比港已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典范。比雷埃夫斯工商會會長瓦西利斯·科爾基季斯說,中國企業加入后,港口發展呈現新氣象,經濟活力與日俱增,新工作崗位不斷涌現。 這是2017年3月17日拍攝的中遠海運比港集裝箱碼頭的鐵路。(新華社發,馬里奧斯·羅洛斯攝) 個人成長融入比港發展 對奧馬爾來說,她的個人成長也與比港的發展緊密聯結起來。2017年1月,她得到了職場上的第一次晉升,進入市場部工作。 “這是一份很有挑戰性的工作,你需要時刻跟蹤行業發展動態,并與客戶保持高度有效的溝通,你需要時刻保持緊迫感,”奧馬爾說。 工作之余,奧馬爾還在比雷埃夫斯大學航運專業攻讀在職研究生。“職場上的晉升給了我更多發揮和發展的機會,我希望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強。”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奧馬爾充滿期待:“這一倡議帶來了發展,推動了中希兩國更多的合作,隨著時間推進,我相信我們會有更多更強勁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