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人潮涌動。中國青年網記者盧冠瓊 攝 無“數”不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發來賀信時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核心面積達到5.6萬平方米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數字成果涵蓋城市治理、電子政務、公共服務、休閑娛樂等方方面面,讓人直呼感受到了未來社會的“預演”。 一輛外形萌萌的“智能熊貓巴士”在數字峰會上吸引了眾多目光。長度12米,可搭載約80名乘客,最高車速約69公里/小時。作為一款純電動的新能源自動駕駛巴士,這只“熊貓”渾身都是“黑科技”。市民坐上巴士,不僅可以體驗無人自動駕駛,還可以通過車上配備的智能駕駛、手脈識別、語音交互、智能逃生應急系統等六大技術,實現掃掃手掌、就能自動扣費的功能。這樣“一手走遍天下”的場景,便是研發企業深蘭科技對于未來城市的設想。 這輛巴士能夠識別手脈,而展會另一邊,還有一臺可以識別“水指紋”的神器。你沒看錯,水竟然也有“指紋”!而且,通過這個獨一無二的“指紋”,可以破案,找到污染源。在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吳靜老師的水污染預警溯源技術團隊帶來了一個形似冰箱,高約1.8米的“大塊頭”。 別看這個“大塊頭”略顯笨重,在保衛藍天綠水的實踐中,它的戰斗力不可小覷。這是國內外首臺全自動水污染預警溯源儀,能快速完成早期預警、自動溯源和污染留證,已在16個省市自治區應用,保障了千萬人的用水安全。 來自吳靜團隊的博士程澄向中國青年網記者介紹,水的“指紋”實際上是熒光物質的光譜,利用水污染溯源技術研發的這款儀器可在20到30分鐘內,完成進樣、測量、得出比對結果。他解釋,水污染預警溯源技術可以幫助環境監管及其他相關部門全面、實時掌握水污染相關的各項信息以及對比結果,做到水質異常事件早發現、快處理、妥善后。而這臺全自動水污染預警溯源儀曾促成深圳首筆過千萬元的環保罰單,還獲得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