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世衛組織公布中國考察報告,稱贊“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其中將深圳三階段疫情防控策略作為經典案例。 同日,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強化社區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標志著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在不斷深化。 在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的“五個100%、十個一律”防控措施,實踐證明符合實際且行之有效,并成為世衛組織報告中深圳三階段疫情防控策略的重要舉措。 根據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新發布的《細則》又因勢而動及時出臺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的“五個優化強化”措施,讓防控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精細高效,進一步織密織細防控網,在科學優化中加強社區小區疫情防控。 “五個優化強化”,是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和復工復產新階段,對我市社區小區疫情防控的新調整新部署,充分體現了深圳分層級分階段精準施策的務實態度,充分體現了深圳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的堅定決心。 《細則》動態考量了我市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階段性變化,同時充分認識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關鍵階段的總體判斷,在防控舉措上堅持精準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全面思維,保持防控定力。社區小區疫情防控要繼續掛圖作戰,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 《細則》在統籌便民、科學有序復工復產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提升了政策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比如,針對反復測量體溫帶來的通行阻滯和排隊聚集問題,提出應通盤考慮、統籌社區設卡測溫安排,原則上只在進入時測一次體溫。除特殊需要,同一圍合場所不層層設卡測溫。再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時段或容易擁堵卡口,要視條件增加通道或錯開查驗,或配置紅外熱成像智能體溫檢測系統,提高檢測效率,防止因等待測溫可能形成的人員聚集。又比如,規范對隔離人員的關愛,落實五個“仁愛之心”等等。 針對《細則》提出的“五個優化強化”,要深刻認識“優”中有“強”,以“優”促“強”的辯證關系,實現“優化”和“強化”的新平衡。優化是有前提和底線的,即防控阻擊戰整體戰的原則和目標沒有變,“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策略沒有變。同時,疫情防控要根據動態形勢作精準調整,只有把防控措施優化到充分滿足形勢變化和群眾需求,才能鞏固和強化社區防線,確保防控效能可持續,防控效果最大化。 認真落實《細則》,首先要強化防控目標責任制,同時優化動態舉措。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增強憂患意識,運用科學手段提高工作本領。要在科學優化防控技能技巧中繼續強化社區疫情防控網絡,把社區防線筑牢做實。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最關鍵防線,必須夯實社區排查和防控基礎,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組織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全力把社區小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守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