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三姐弟:“三心”一意,向險而行
2020-03-10 16:37:0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2020年的新春問候里有一條祝辭在社交軟件里廣為流布:辭舊千里霍去病,迎新一歲辛棄疾。漢代驍勇名將和宋代著名詞人的大名,被國人借用,祈愿疫情向好,早日平安。 伴隨著各地醫療隊接連出征,一戶尋常人家里的霍家老夫婦,內心越發擔憂。相似的心境,他們在十七年前曾經歷過一次。 霍家二老有四個孩子,三個從醫。2003年老大霍小蘭“瞞”著二老出征小湯山抗擊非典,等到她平安回來,二老才獲知原委,又痛又憐又高興;2020年,新冠病毒來襲,在青海省西寧市軍隊醫院工作的老三霍倩文和在青海省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的小弟霍生康,毅然沖鋒在了江城武漢和雪域高原青海的抗疫一線。 霍倩文即將出征。受訪者供圖 早春的不眠夜 2月13日凌晨,西寧機場蒼涼空曠,凜冽的西北風刮得肆無忌憚。霍倩文和同事們把此次為支援武漢而帶的物資運送上直升機后,才抽空看了眼手機上的幾十條未讀信息。 句句叮嚀的背后,是年邁的父母不太熟練地拿著智能手機一邊上網查詢、一邊一字字地敲擊發送,生怕漏掉哪句重要囑托。遠在山西工作的大姐霍小蘭看著實時新聞,心更是緊揪著。她想起十七年前,正是三妹霍倩文送她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幫她瞞著家人,一起圓那“善意的謊言”。一整夜,當年小湯山醫院張雁靈院長的話,一次次回映在她的腦海:“每當踏上去病區的道路,就意味著與死神握手……” 2003年的報紙,大姐霍小蘭從小湯山凱旋歸來。受訪者供圖 “轟隆隆、轟隆隆…”,軍用運輸機起飛了,上前線的氛圍愈加莊重濃烈,帶著家人的不舍,霍倩文內心既緊張又激動。連續兩天的籌備大家幾乎沒怎么休息,隨著飛機向荊楚大地駛去,疲倦襲來,霍倩文和同事們抓緊小憩,補充體力。畢竟,馬上就要開始戰斗了。 霍倩文和同事在前往武漢的軍用運輸機上。受訪者供圖 開啟作戰模式 天漸亮,透過舷窗可以看到棉花糖般的云朵。隨著飛機下降,這份夢幻感漸漸消失。 踏在武漢的土地上,安靜中充斥著緊張,仿佛到達的是一個與武漢的人文傳說和風光想象并無關聯的地方。實際上也無暇顧及,從落地的這一秒開始,這里就是戰場。 霍倩文支援的醫院,是武漢泰康同濟醫院。為了盡快能收治病人,她與同事們加班加點,忙活了整整十八個小時。從布置病區、收拾病房到請領物品,真的是從“零”開始。 經過一番籌備,2月14日泰康同濟醫院開始收治不同程度病情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人。 霍倩文一組的四名醫護人員,看護病區的五十張床,負責所有病人的發藥、測體溫、血壓、心率、脈搏氧,還有清潔衛生、打水、發飯、心理護理等。 霍倩文在病區。受訪者供圖 在對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中,心理疏導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離開家人進行隔離治療,難免心里落空。霍倩文負責的患者里,就有一位76歲的偏癱患者,行動不便。翻身、喝水,都得人扶著。上衛生間就得她們三個人一起抬著。霍倩文和同事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抬一次就出一身汗,氣緊得很,護目鏡也霧蒙蒙了。老人的情緒時常不穩定,翻來覆去念叨:“活著多余,給別人添了麻煩。”濃重的地方口音有些難懂,這時霍倩文就慢慢地聽,努力聽懂,然后陪他聊天,給他寬心。老人的情緒慢慢好轉,知道這個護目鏡上滿是霧氣的姑娘,是他該相信的人。 霍倩文朋友圈照片,配文:每天都是朦朧美。受訪者供圖 在武漢,有不少家庭是聚集性感染,家庭成員被分散在不同的醫院救治。29床的這位30多歲的女士就是如此,霍倩文給她發飯的時候,看她一直抹眼淚。一問才知道,這位女士放心不下在另一家醫院被救治的父母。霍倩文加了她的微信,時不時安慰她,也問候她的父母,鼓勵他們只有積極配合治療,保持強大信心,才能早日戰勝病魔,全家團聚。這位女士的心態慢慢平復了,身體恢復得很快。現在閑暇時會積極鍛煉身體,繡十字繡。女士很體恤霍倩文和戰友們的辛苦,跟她說:“來我們病房不用進來,我在門口迎接,你們少走點路,節省體力。”讓霍倩文感到很溫暖。 霍倩文與同事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位媽媽,霍倩文很能體諒母親對孩子的記掛。一位剛生完二胎的女士,孩子才七天,自己就被確診住院了。她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霍倩文來了后,專門交待食堂給她配置產婦餐,盡量清淡,有助她出院后,保持奶水。幫助她給手機充電,每天能在視頻里看看寶寶。霍倩文也用自己的育兒知識,陪她聊天。現在孩子過了滿月了,這位女士也快出院了。 每天忙碌的生活,讓霍倩文常常忘記日期。住地與醫院單程需要乘車一個多小時,霍倩文想趁著上下班的時間,坐在車上好好看看武漢,卻沒有一次如愿。沿途空蕩蕩的城市,偶爾有救護車和快遞小哥風馳電掣般駛過,草長鶯飛的武漢,似乎還未來到。然后就是潮乎乎的空氣挾著倦意涌來,不覺睡著了。 一絲曙光 2月中旬武漢的天氣很反常。突如其來的漫天大雪,鋪了厚厚一層。霍倩文向病房外望去,院子里剛綻放的茶花被雪覆蓋,看起來勇敢而動人。 手上的皮膚洗得開裂、臉上布滿口罩的壓痕已成常態。但每當看到病房里病人一個個期盼康復的眼神,霍倩文都覺得自己又元氣滿滿了!冬季的武漢特別濕冷,遇上生理期更是難捱,陣陣冰冷的潮氣侵襲。下班能鉆進鋪著電褥子的被窩,對霍倩文來說已經是很貼心的獎賞了。 霍倩文摘下口罩后。受訪者供圖 最開心的時刻,還屬送痊愈的病人出院的時候。2月26號這天,霍倩文所在的病區又有兩位病人出院。霍倩文給他們送了鮮花,交待他們出院后不能大意,以及隔離觀察要注意的一切細枝末節。這份“嘮嘮叨叨”的告別里飽含萬千祝福。 “看著病人康復出院,病區的空床越來越多,這就是最好的回報。”霍倩文說。 換班休息時醫護人員們會隔空聊聊天,或者拉開距離在住地院子里散散步。在緊張的戰斗進程中,這算是很奢侈的消除疲勞和心理撫慰方式了。 霍倩文收到馬云捐贈的下午茶,發朋友圈配文“以前都是給‘馬云’花錢,馬云終于給我花錢啦~”受訪者供圖 大家給家里報平安的時候,霍倩文更是“忙碌”,他想念父母、想念孩子,更是時刻記掛著他們家的小弟霍生康。這個在她心里“永遠長不大的”胖小弟,也在西寧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奮戰多日了。 霍生康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大年初六,霍生康所在的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被定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需要他馬上返回工作崗位。霍生康匆匆跟剛訂婚的未婚妻告別,奔赴醫院。 作為一名檢驗師,霍生康壓力很大。他深知檢測結果的重要性,絕對不讓疑似患者在自己手中漏診、誤診。 值得欣慰的是,經過二十多天的努力,2月21日,青海省的18例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這為多日沉重的氣氛增添了一絲曙光。在武漢的霍倩文聽著電話里小弟傳來青海的喜訊,激動不已。她也趕忙提醒小弟,現在還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做好隔離防控,防止復工帶來的反彈。 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清零”后,霍生康與妻子領證結婚。受訪者供圖 三地同心 身處雪域高原、黃土高原和江漢平原三地的霍家兩代人,不時地通過信息互報平安,加油鼓勁。那天霍倩文還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張父親的側影照片,父親正提著一大塑料袋兒方便面、火腿和飲料,還有一些口罩,送給村邊兒護守值班的防疫村民。霍倩文流淚了,她知道沉默如山的父親,在用這種樸素的方式,鼓勵和思念著自己遠方抗疫的孩子們。 霍倩文與家人。受訪者供圖 監制:馬軼群 董博越 策劃/采訪:徐逸曈 外聯:李曉龍 封面:徐瑞敏 終審: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