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太平洋兩岸兩個大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截然不同的表現,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僅用了一個多月就有力控制住了疫情。數據顯示,9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降至20例以下;湖北除武漢外,已連續5日無新增確診病例;湖北以外省份,已連續3日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正如世界衛生組織9日所指出的,中國的疫情正在結束。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病例數正在持續增加。截至美東時間9日19點,美國超過30個州出現確診病例,10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累計確診病例至少達704例、26人死亡。 作為全球醫療水平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本不該是這樣的。早在1月20日,美國本土便確診首例病例,但直到十幾天前,美國政府仍然持這種態度: “美國人的風險‘仍然非常低’,疫苗進展非常順利”; “美國已經準備了口罩,但或許并不需要”; “人們可以像對待流感一樣對待新冠病毒”…… 這是當地時間2月26日一場有美國領導人出席的發布會上傳遞出的信息。而此時,疫情在全球已呈加速傳播之勢,以至于世衛組織兩天后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到最高級。 很顯然,針對疫情的預判和應對,美國政府“慢了半拍”。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日前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采取的極其嚴格的防疫措施給予我們很多時間,但我不確信我們有效利用了那些時間。” 除錯失防疫“窗口期”,美國在疫情數據發布、醫療物資保障、應急資源投放等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美國疾控中心日前宣布停止公布全國檢測人數和各州確診人數,遭到廣泛質疑。美國一些政客口口聲聲說的“公開透明”原則到哪兒去了?這可絲毫不像一個公共衛生體制發達國家應有的作為。 前兩天,美國紐約長老會醫院醫生麥卡錫的一則視頻在全球刷屏,他在電視節目中抱怨手頭沒有快速檢測試劑,甚至“懇求”衛生部門為疑似病人檢測。要知道,紐約長老會醫院目前是美國最繁忙的醫院之一,但測試套件卻捉襟見肘,以至于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哈賽迪恩感嘆,“中國在公共衛生領域超越美國,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 與此同時,美國兩黨為防疫撥款數額打起“口水仗”,疫情成了黨爭工具,社會公眾利益則被丟在一邊;圍繞“究竟有多少檢測試劑盒可供使用”這個關鍵問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給出的數字相差懸殊;由于不滿疫情應對措施,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公開批評聯邦政府……美國政治極化現象與深層次的體制矛盾因疫情展露無遺,甚至導致美國民眾對新冠病毒危險性的認識以黨派劃分,這無疑嚴重阻礙了疫情防控。 可笑的是,美國一些政客對自身的問題視而不見,反而拼命“甩鍋”,百般辯解。美國副總統彭斯7日稱,總統在中國疫情暴發后限制美中航空往來的前所未有行動,為美國的防疫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但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的報道指出,美國流行病學學者、前公共衛生官員和專家一直公開或私下警告,美國政府堅持將旅行禁令作為防疫的主要方法是重大錯誤。美國國際開發署前署長杰雷米直言不諱地說,“如果你贏得了時間,就應該去提前應對。但他們什么都沒有做。” 事實面前,那些曾批評中國防疫措施的西方媒體也降低了調門,甚至開始批評美國政府白白浪費了控制疫情擴散的黃金期。比如,《紐約時報》指出,美國政府對新冠病毒的應對方式混合了信息不透明、政治宣傳與群龍無首后的效率低下。全球健康智庫ACCESS健康國際主席威廉·哈茲爾廷認為,如果美國在危機發生前對疫情防控進行投資,那么工作將會容易得多,但政府幾乎不重視這方面。一些西方觀察人士不禁感慨:中國能做到的,美國為何做不到? 近日,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在對中國進行9天考察后對媒體表示,“我在中國,聽到最多的就是救人,救人,救人!”這正是中國政府防控疫情的最大出發點,也是中國制度優勢充分發揮的源動力。 誠然,各國制度不同,如何防疫需要結合具體國情。但“任何時候,人命大于天”,搞意識形態站隊、將疫情政治化、各種“甩鍋”都是對民眾生命的極不負責。 隨著全球病例的不斷增加,艾爾沃德博士說他接到的電話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問他“中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們該怎么辦?”他的回答是,“中國的抗疫方式是可以復制的,但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氣。” 面對不斷擴散的疫情風險,不知美國接下來能否展現出這樣的想象力和勇氣?(國際銳評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03-11] 伊拉克衛生部長稱中國專家團隊將與該國合作在巴格達建專業醫療中心
- [03-11] 生態環境部:年底前全國地級市都要建成規范的醫療垃圾處置場
- [03-11] 住建部:疫情期間北京6000多座公廁24小時開放 消殺頻次翻倍
- [03-11] 生態環境部:建立正面清單 確保完成“十三五”污染防治任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