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觀潮】 進入4月,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影視行業的復工復產也穩步推開。 這幾個月來,突襲的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了雙重“大考”。一方面,作為人民群眾居家抗疫過程中穩定心態、紓解情緒的重要渠道,如何在有限條件下,積極促進抗疫節目生產,合理調配內容儲備,成為電視與視頻網站需共同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另一方面,對于正處于去泡沫化調整關鍵期的影視行業,過去一年多的洗牌與人員縮編為行業復蘇擰緊了弦。如何化解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充分釋放蓄積的發展張力,是影視行業從業者需要共同迎接的挑戰。 如今,影視行業正以有序的復工步伐追趕春光。未曾中斷的節目生產,較早復工的電視劇籌備、調度工作,分階段的劇組復拍……諸多積極的動作,為人民群眾優質精神食糧的供給提供了保證,也為行業生態的穩定增加了砝碼。 劇組相繼復拍,制播保障有序推進 3月份以來,隨著各大影視基地的復工,此前滯留的部分在拍劇組,如《大江大河2》《有翡》等,均在完成系統的防控籌備工作后有序復拍。疫情之下,不少影視基地與劇組共渡難關,推出了影棚租金減免、影視服務代辦等支持性政策,幫助停工劇組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隨著復拍工作的穩步推進,電視劇創作生產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一環,將逐步復建、銜接。 與在拍劇相比,處于籌備、后制、發行等階段的作品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近期,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宣傳節點,緊跟抗疫、脫貧攻堅等社會焦點,一批重點題材電視劇已經啟動創作。國家廣電總局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推進重大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電視劇《光榮與夢想》《功勛》,表現脫貧攻堅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脫貧十難》《閩寧鎮》,反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在一起》,展現中國援非醫療隊事跡的《大國擔當》,均穩步推進。 同時,隨著《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等電視劇的播出,今年脫貧攻堅題材重點劇目的制播推進工作也全面展開。已經成片的重點劇目,如講述北方農村脫貧故事的《最美的鄉村》,反映新農村建設的輕喜劇《我的金山銀山》等,已經提速發行。在還處在拍攝階段的重點劇目,如聚焦福建畬族脫貧事跡的《山哈鬧海》,講述“第一書記”工作故事的《溫暖的味道》也已經先后復拍。 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之下,籌、拍、制、播各生產環節全面復工,整個行業逐漸恢復正常狀態。在短暫的沉寂之后,走出寒冬的電視劇行業將繼續復蘇勢頭,更多精品力作也必將隨之涌現。 平臺靈活調配,網絡視聽內容加速上線 在居家抗疫的大背景下,觀眾對線上文娛內容,尤其是以長視頻為代表的網絡視聽節目的需求激增。2月以來,多家視頻網站發揮流媒體平臺排播靈活的優勢,積極調配資源,加速上線了一批與社會焦點呼應,滿足觀眾多元訴求的影視作品。 首先,是醫療、抗疫題材紀錄片的優先創作與踴躍上線。疫情發生初期,全景展現醫護群體工作生活的紀錄片《中國醫生》在緊急協調下上線,為改善醫患關系、促進社會信任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戰疫的全面展開,《在武漢》《正月里的堅持》《冬去春歸·2020疫情里的中國》等多部深入一線、視角各異的抗疫紀錄片迅速創作、上線。這些作品為觀眾走近抗疫前線,了解那些負重前行的戰疫勇士打開了一扇窗。 其次,劇集排播策略更為靈活、類型樣態更加多元。兩個月來,除了《奮進的旋律》《安家》《冰糖燉雪梨》等臺網聯動劇目的穩步上線,各大視頻網站還加速了網絡劇的上新。其中,有以青春劇、古裝劇為代表的寒假檔“標配”,也有不少類型探索新品。比如,聚焦女性自我接納與成長的《不完美的她》,同時講述身份找尋與謎案追蹤的《重生》,以及用喜劇形式講述中年困境的《我是余歡水》等。不斷檔的劇集供應對接各類觀眾的審美訴求,有效豐富了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的居家生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等院線電影的網絡發行,也成為近期網絡視聽模式創新的亮點。在影院還不具備充分復工條件的情況下,選擇網絡首映不僅為觀眾奉上了新鮮的電影大餐,也為未來電影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按下了加速鍵。 節目“云錄制”,從應急之策到創新探索 疫情期間,不受地域局限的“云錄制”扛起了保障節目制播的重任。近兩個月來,采用“云錄制”方式復工的,既有抗疫主題的特別節目,也有步入正軌的常規綜藝節目。前一類的代表,有邀請明星朗讀抗疫斗爭中感人書信的《見字如面·特別制作》;還有以醫生視頻日記形式表現一線抗疫實況的《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后一類的典型,要數采用各地分棚連線錄制,大眾聽審團在線投票的《歌手·當打之年》;以及發揮配音節目特性,嘗試棚內無人錄制的《聲臨其境3》。 不過,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觀眾居家文娛的需求,各大衛視與網絡視聽平臺相繼上線了一批“云錄制”原創綜藝節目。比如湖南衛視上線的明星視頻日記節目《嘿,你在干嘛呢?》,優酷的《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和愛奇藝“宅家云綜”系列自制綜藝,以及嗶哩嗶哩網站在外國青年辯論節目《非正式會談》的基礎上推出的對談版的《非正式臥談》,不僅為居家抗疫的觀眾們治愈焦慮、消解孤獨提供了良方,也為觀眾了解國外抗疫生活打開了窗口。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綜藝行業逐步從“云錄制”向無觀眾錄制方式邁進。3月28日,《快樂大本營》播出了疫情之后首次影棚錄制的節目。沒有觀眾也沒有嘉賓的現場雖然稍顯冷清,卻透露了節目制播全面復工的信號。“云錄制”作為疫情期間打破節目制作僵局的手段,確實存在互動初級、質感簡陋的問題,但它卻也開發了利用互聯網進行節目創新的潛能。走出特殊時期,“云錄制”很可能會換一種形式繼續存在,幫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此外,網絡視聽平臺也不斷推進發展,逐步恢復正常錄制,以更多豐富的視聽內容,滋養觀眾。比如已經在愛奇藝上線的綜藝節目《青春有你2》以及即將上線騰訊視頻的女團成長綜藝節目《創造營2020》,不僅展現了女孩們自信勇敢、拼搏向上的元氣能量和青春態度,也能傳遞給觀眾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突然來襲的疫情對于影視行業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補課”。盡管目前有序復工只是影視行業復蘇的第一步,大銀幕的重啟還需耐心,新劇的開機還要等待……但是,在行業各方的努力下,我們相信,影視產業全面復工指日可待,更多兼具新意與高品質內容的文藝作品也將不斷涌現。 (作者:卞蕓璐,系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講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