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今天,我們如何傳承端午的文化內涵
2021-06-14 14:59: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端午至,人們又蒸起了粽子、插上了艾葉、斟上了雄黃。加上三天小長假,處處是一派喜樂的節日氣氛。 端午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正因如此,這個節日也被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記得幾年前,關于端午祝福是該說“快樂”還是“安康”,還曾引發過不小的討論。看似一個小小的言語之爭,背后其實是民眾對節日精髓、傳統面目的探尋,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端午節的文化意蘊。而這些文化意蘊中,紀念屈原是接受度最廣的。端午節在粽葉的絲絲飄香之中,浸透著家國情懷,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厚重與深刻。 人們紀念屈原,當然不只是因為他的藝術造詣,更是因為他偉大的靈魂和深沉的愛國之情。我們每過一次端午,就是對這種精神的致敬與汲取,也是對我們自身精神世界的一次錘煉與雕琢。 在今天,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更有大力弘揚的必要。對于很多人來說,端午節是個小長假,但對于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客運工作者、環衛工人等許許多多奮戰在一線崗位的人來說,依然是“戰斗”的節奏。正是他們的默默堅守和負重前行,才有了我們“安康”的端午節。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家國情懷的詮釋,也值得全社會感念。值此端午節之際,對他們道一聲“辛苦”,也希望他們能夠安康順遂。 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時,也該思考如何讓端午節里的這種家國情懷傳承下去。可以看到,每到端午節,各地都會組織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誦讀《離騷》、包粽子、做香包、劃龍舟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構筑起節日的儀式感,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漸漸地與傳統親近。而文化也在人們有意識地參與中,穿越時空、流淌到未來。 當然,要讓這種家國情懷能夠持久,除了要在形式上重現端午習俗外,更重要的是在內心深處與端午節的精神內核相共鳴。尤其是在今天,我們依然需要面臨疫情的挑戰,我們依然需要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力拼搏。而端午節所承載的這種對祖國、對民族赤忱的愛,足以凝聚起我們持續拼搏和奮斗的磅礴力量。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傳承好發揚好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歷史交予我們的責任。當然,最好的傳承,就是讓端午節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而這離不開我們始終保持昂揚進取、求索不止的面貌與狀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