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沂蒙兒女書寫新榮光
2022-06-12 11:20: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一大早,61歲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村民褚洪秀就會趕往不遠處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開啟一天的群演生活。“村里人差不多都在這里當過群眾演員。”已在多部影視劇中出過鏡的褚洪秀說。 地處沂蒙山區的沂南縣是一片紅色熱土。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沂南縣發展獨具特色的山水田園鄉村旅游。2008年,沂南縣在常山莊村建立了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經過10多年發展,基地已成為集影視拍攝、紅色旅游、紅色研學、觀光休閑于一體的4A級文化生態旅游區,吸納景區周圍村莊的660多人就業。 岸堤鎮朱家林田園綜合體內,漫山遍野的格桑花開得正艷。前些天,朱家林蠶寶寶家庭農場開園采摘桑葚,到村民陳林慶的店里品嘗“地鍋雞”的游客絡繹不絕。從2016年開始,沂南縣投資1.2億元對朱家林進行改造,在保護好傳統風貌的同時,加入現代元素發展生態旅游。如今,朱家林綜合體內的主題民宿、田園客廳、創客公寓等相繼投入使用,18個創客團隊進駐創業,招引落地產業項目21個,總投資達16.9億元。 《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沂蒙山的好風光,也唱紅了它的誕生地——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2011年,天蒙山旅游區把這里打造成綜合型人文生態旅游區,恢復了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在此生活的村落場景,建成了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 白石屋村風光獨特,但在開發前,這里交通閉塞,游客稀少。景區開發后,移居山下的村民把670畝板栗林全部流轉給景區,村民除了在景區就業外,其余的搞民宿、辦餐館、開超市,忙得不亦樂乎。 “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推著這樣的小推車往前線運送糧食的。為了躲避敵人的轟炸,只能夜間走路,一夜要趕近百里路……”近日,在位于臨沭縣的紅色朱村旅游區沂蒙支前館里,92歲的老支前王克昌向來自曹莊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講述著戰爭年代的故事。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沭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近年來,臨沭縣朱村深入挖掘紅色傳統和歷史文化,打造了紅色朱村旅游景區,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目前,村里正完善各項旅游設施,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區。 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眼下,隨著櫻桃、油桃等時令水果陸續上市,從事果品電商的蒙陰縣野店鎮北晏子村村民牛慶花也到了“農忙季”。從去年開始,牛慶花開始從傳統電商向直播電商轉型,通過短視頻平臺宣傳售賣蒙陰特產,把蒙陰蜜桃的授粉、套袋、采摘等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的蜜桃產業。 近年來,蒙陰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去年全縣發展電商微商5200多家,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30%,線上銷售價格比線下高出30%以上。 蒙陰縣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核心,是孟良崮戰役的發生地。牛慶花所在的野店鎮正是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家鄉,牛慶花是從小聽著“沂蒙六姐妹”的故事長大的。因為帶動當地村民脫貧增收效果明顯,牛慶花也被稱作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之一。2020年11月,她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蒙山高,沂水長,沂蒙山上好風光。如今,沂蒙兒女正傳承弘揚沂蒙精神,不斷書寫新的榮光。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