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奮力書寫新時代江蘇“強富美高”新篇章
2022-07-21 14:42:35?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宏偉藍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江蘇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長江入海口北翼的南通,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環境優美的五山片區,是人們鍛煉休閑的好地方。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 余鋒:我們經常必騎的路線,主要是空氣特別好,這個路也修得好,人在風景里騎行,心情也舒暢一點。 就在十年前,南通這片沿江岸線還是全國最大的進口硫黃集散地之一,人們“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生態文明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江蘇,并主持召開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 牢記總書記囑托,江蘇下大力氣開展沿江生態修復,加快構建生態綠色廊道,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生態環保政策法規密集出臺。如今,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總體為Ⅱ類,穩定達到優級水平。沿江八市已記錄物種數超4100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數125種。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 吳湛:通過生態修復,真是滄桑巨變。這個蘆葦和江豚重新又回來了,又能看到了,我們心里特別美。 江蘇省鎮江市市民 王宏軍:長江沿岸的一些污染設施都去除了,我說環境污染治理真是立竿見影,我們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 生態環境滄桑巨變,發展方式深刻變革。 十年來,江蘇深入推進沿江岸線污染企業騰退搬遷工程,特別是化工企業減少了4400多家,“重化圍江”不再成為城市發展之痛的同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在沿江城市蓬勃發展。位于張家港的這座產業園,前身是化工園,2017年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關閉,2019年利用騰退出的土地重建新園,形成現在以新型材料生產等為主導的發展新方向。 江蘇省張家港市高新區江南智能制造產業園管理辦副主任 徐晉:預計到2023年,我們園區的總產值要達60億以上,畝均效益是關停前的兩倍以上,所以通過我們的綠色發展,使我們長江邊的黃金岸線真正發揮黃金效益。 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江蘇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車間建設不斷提速。預計到2024年,“智改數轉”項目可覆蓋江蘇全省五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萊克電器電機制造高級技師 沈月其:今年在政府的指導下,大力推進5G全覆蓋,生產效率提升了30%,預計今年運營成本下降3500萬左右。 與此同時,江蘇還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牽引,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具備良好工業基礎和豐富門類的常州,近年來,通過產業鏈的創新、升級、重構,已崛起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高地。在這里,動力電池產能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游企業數量超過3400家,雙雙位居全國首位。 江蘇省常州市發改委副主任 沈莉:從百億元的項目到千億元的產業鏈,到萬億元的產業集群的跨越,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如今的江蘇,13個地市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 非凡十年,江蘇實現非凡巨變。 十年來,江蘇以全國1.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54000多億元,增至2021年的11萬億元。 十年來,江蘇進出口總額從2012年的34000多億元,增至2021年的52000多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3.7萬家,是10年前的7倍多。我國五分之一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制造”。 十年來,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2432元增加到2021年的47498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9%,比2012年提高10.9個百分點。 江蘇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鄭焱:回顧過去十年,在江蘇發展的每個關鍵階段,總書記都對江蘇的工作精準把脈、定向引航,江蘇堅決扛起總書記賦予的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