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打鐵、做秤……這些手藝,你有多久沒見到過了?
“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地處浙江西南山區的松陽縣是歷史文化名鎮,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4月24日,記者隨“文化中國行”采訪團走進松陽明清老街,感受到街區里濃郁的生活氣息,堅守傳統技藝的手藝人令人印象深刻。
(點擊看視頻)
在松陽明清老街,明清時期建筑格局仍保存完好,街區兩側老房林立,多為土木結構的二層樓房。老街商肆綿延,仍鮮活保留著打鐵、做秤、彈棉花、中草藥鋪等傳統農耕文明商業業態,呈現出溫馨宜人、古樸典雅的街市景觀。
打鐵匠人吳忠亮在自己的店鋪展示傳承著傳統的打鐵技藝。他從14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打鐵,店鋪里售賣著他手工制作的花鋤、菜刀、斧頭等物品。“希望這門手藝能繼續傳承下去。”吳忠亮說。
45歲的陳美紅和丈夫在老街經營著一家做秤的小店。“以前,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秤的,包括我們茶農上山采茶的時候,玉米呀、稻谷呀這些,都需要用秤去看重量的。現在是游客買的更多一點。”陳美紅對記者說。她的店鋪展示著不少種類的秤,也擺放著一些和秤有關的手工藝品。她說,這是家里傳下來的手藝,不想放棄。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護好傳統文化,當地委托專業機構編制保護方案,本著修舊如故的原則,保證著城市發展中文化和精神的延續。
2015年,松陽縣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2016年,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選定為全國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整縣推進試點縣。經過幾年的努力,項目初顯成效,有效改善了居民的人居環境,培養了一批本土工匠隊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此外,松陽縣利用傳統建筑,打造了獨具松陽特色的“生活形態博物館”。截至目前,已完成紅糖工坊、松香博物館、契約博物館、茶葉博物館等11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