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修古籍的人 手藝守傳統
2024-05-04 13:12:59?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陳耿 袁琛 每個工作日的早上,“75后”黃文鋒來到海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后,都會從抽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部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續修的《杜氏族譜》,認真地修復起來。族譜完成修復后,他便交付地方文獻中心掃描存檔。在省圖修古籍的工作,黃文鋒已經做了十多年,以前是一個人在做。今年初,“95后”的部門同事邱雪純主動提出跟他學習古籍修復技術后,黃文鋒不再是這項冷門工作的獨行者,這項傳統技藝也有了傳承者。 “這部《杜氏族譜》由于保管不當,卷首存在蟲蛀、絮化、撕裂、斷線、開口等破損類型。”黃文鋒對海南日報記者說,“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通過相應的古籍修復工序和技術,將破損的書頁修復、加固,恢復原樣。” “是什么樣的機緣讓你接觸到古籍修復工作?” “2008年的時候,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有一項為期3個月的古籍修復培訓計劃,當時海南只有我一人報名參加。”黃文鋒答道,“在北京,我師從我國古籍修復專家杜偉生,系統地了解和學習了所有的工序和技術。” 黃文鋒在查看古籍紙張破損情況。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黃文鋒修復古籍時,盡量保留片紙只字,前提是持有者不能有過度的人為干涉。有一次,黃文鋒接到一部古籍,發現持有人用透明膠帶雙面粘貼、加固一些書頁,只能表示愛莫能助,因為一旦揭開膠帶,原書紙張也就毀了。 黃文鋒此次修復的族譜來自定安的一戶杜姓人家,當時被確認是1912年前刊印的圖書資料后,便被省圖接收下來,無償修復并進行掃描,做數字化處理后,再交還主人。 在此過程中,古籍保護中心的新人邱雪純也全程參與跟班學習。她說,之所以想學古籍修復,是出于好奇心,早在2018年時,看到父親將一套亂成麻的家譜送到省圖,經修復后化腐朽為神奇,尚未大學畢業的她便對古書產生濃厚興趣。 這幾年,經黃文鋒之手修復的族譜有何、王、邱、黎、謝、璩等姓的,其中璩氏的主人為一位河南籍在瓊人士。 黃文鋒坦言,剛開始學習和從事古籍修復時,只是想學一門新手藝,換一下工作方式和環境,并沒有出于對傳統工藝強烈的情懷或責任感,然而,慢慢地,這項工作給他帶來的滋養,也使他認識到這個坐冷板凳的角色的重要性。 “每修復一部古籍,都有不小的成就感和愉悅感。”黃文鋒說,“現在有年輕人愿意學古籍修復這門技藝,也讓我感到欣慰,畢竟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傳統技藝需要傳習。”2019年初,黃文鋒入選海南省南海系列人才“南海工匠”序列。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