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引領文旅消費新潮:煙火氣滿滿 文化味更濃
2024-06-12 20:11:42?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這塊玉璧可真好看”“上面的紋飾太美了”“確實是不虛此行”……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驚喜“上新”——經過保護修復的6件玉璧、2件梯形玉片飾,與劉賀墓主棺一同出土的玉琀、玉帶鉤、韘形玉佩、青銅劍等器物,以“復原”的場景化形式組合展示,讓觀眾得以在展廳近距離欣賞它們的完整面貌。 游客正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參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供圖 近年來,體驗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文旅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美術館、遺址公園等文博場所成為了許多游客出行的必選之地。 數據顯示,四川省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累計接待民眾212.1萬人次,同比增長94.98%;陜西全省文博單位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130萬;太原市文物景區、文博場館接待游客16.89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33.50%……可見,隨著各大博物館在內容和服務等方面日趨完善,“文博游”消費群體正逐步擴大,游客在品嘗“節日味”的同時也盡享“文化味”。 豐富多彩的民俗體驗活動是端午假期“文博游”的一大亮點。廣西自然博物館推出竹編龍船掛件DIY體驗活動,20余組親子家庭在博物館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制作出一葉葉獨具特色的“小龍舟”;中國海鹽博物館用艾葉、菖蒲、佩蘭和粽葉為游客準備了一場“綠色之旅”,還可以體驗掛菖蒲、沐蘭湯的祓禊儀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的“賽詩會”選取了30首與端午有關的詩詞,游客只要現場報名挑戰,背誦出其中任意一首即可免票入館參觀。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多家博物館立足自身優勢,推出許多寓教于樂的互動項目,讓游客沉浸式地感受悠久歷史和厚重文明。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展“聽園”端午節活動,邀請游客走入夏日園林,沉浸式欣賞民樂展演、園林戲劇,了解園林文化;故宮博物院推出“靈沼軒奇遇記”主題館校項目和“花信木語——故宮仲夏日”活動,分別從文化與自然兩方面帶領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故宮。 小朋友們參與故宮博物院“花信木語——故宮仲夏日”活動。故宮博物院供圖 博物館與科技的巧妙融合,為游客的文旅體驗增添了一抹亮色。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藝術——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充分利用前沿學術研究成果及科技手段,巧妙呈現中國古人對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與藝術表達。北京市在北京汽車博物館推出2024年“新視聽體驗空間”公共服務主題活動,利用虛擬現實、裸眼3D等多媒體技術,為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空間感和極強的代入感。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趨勢進一步凸顯。走進博物館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踏足歷史遺存感受中華文化的印記,不僅豐富了游客的節日體驗和精神享受,更讓“假日經濟”有了滿滿文化味,成為廣受歡迎的文旅消費新風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