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中見“得”——從鐵路失物招領處看春運之“變”
2025-02-07 13:12:3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鄭州2月6日電(記者翟濯)在鄭州東站一樓大廳,一間不大的房間外擠滿了人。這里是鄭州東站失物招領處,它不僅是不少旅客的“解憂雜貨鋪”,也是一扇觀察春運的獨特“窗口”——從遺失物品的變化到管理方式的升級,失物招領處的變遷,折射著我國高鐵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鐵路服務的精細化轉型。 從每天40多件到300多件 失物數量見證高鐵發展速度 方鳳霞是鄭州東站失物招領處的一名工作人員,最近她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 “春運開始后,我們每天要接收300多件遺失物品的工單,忙得根本停不下來。”方鳳霞一邊搬運著遺失物品,一邊對記者介紹。 鄭州東站失物招領處成立于2019年,在此之前,由于開行列車少、客流量小,車站每天收到的遺失物品只有40多件。伴隨著鐵路客流的攀升,鄭州東站的失物數量也不斷增加。 跟隨方鳳霞走進失物招領處,只見不大的房間里,密密麻麻擺放著十幾個貨架,每件物品上都貼著一個寫有日期和入庫序號的標簽,這些僅是近3個月內的遺失物品。 鄭州東站失物招領處的行李貨架上堆滿旅客遺失的物品。新華社記者 翟濯 攝 今年春節假期,國鐵集團鄭州局累計發送旅客419.3萬人次。“從2012年每天開行34趟列車、日均發送旅客2000多人次,到如今每天開行800余趟列車、日均發送旅客15萬人次,失物數量增長的背后,是高鐵的快速發展和客流的迅速增加。”鄭州東站客運車間副主任李予霞說。 從證件、現金到智能設備 失物品類體現生活方式轉變 記者注意到,除了旅行箱、背包、編織袋等大件行李外,手機等智能設備是旅客最常見的失物。“以前丟的主要是證件和現金,現在大家乘車、消費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反而是智能設備容易丟失。”負責失物登記的工作人員樊星介紹。 臨近失物招領處入口的一個貨架上,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數碼產品。記者翻閱一旁的旅客遺失物品登記簿發現,幾乎每隔幾行就有手機、電腦、耳機等智能設備,一些甚至是一兩個月前登記的,至今沒有人認領。 “前些年丟電腦等電子產品很少見,現在很常見,一些人可能丟了就不要了。”樊星說,這不僅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人出行方式正在改變,也側面說明大家生活水平在持續提高。 曾經,火車站內的遺失物品以衣物、被褥、食品等生活用品為主,“扛著家當”出行是不少人的選擇。如今,一些貴重物品成了失物招領處里的“常客”,甚至鉆戒、黃金飾品也屢見不鮮。還有一些精心包裝的禮盒被遺忘在這里,成為春運旅途中“甜蜜的遺憾”。 從心煩意亂到從容不迫 旅客心態彰顯鐵路服務升級 “同志,我的手機昨天丟了,已經在12306App上登記了,你幫我找找?”就在記者停留期間,家住鄭州的李先生來到失物招領處,他昨天去商丘出差,行程中不小心遺失了手機。 鄭州東站失物招領處一角。新華社記者 翟濯 攝 “我在App上一登記,就有工作人員聯系我了。手機昨天就找到了,今天搭乘返鄭的列車送了回來。”李先生不慌不忙地說。核對完相關信息后,李先生很快就拿回了自己的手機。 李予霞介紹,今年國鐵集團在12306App上線了遺失物品查找功能,只要旅客輸入手機號和搭乘列車信息,后臺就會有客服人員主動對接,失物最快當日就可回到旅客身邊。 從過去丟失物品時的心煩意亂,到現在線上下單、當日送達的從容,越來越多旅客心態的變化,彰顯著鐵路服務的精細化轉型。此外,鐵路部門推出的“快遞到家”等服務,讓不少旅客足不出戶就能取回自己丟失的物品。 失物招領處的變化,不僅是春運的縮影,也悄然記錄著社會發展的點滴。“失”中見“得”,這個許多人回家路上的“解憂雜貨鋪”,藏著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