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千年侗寨杰作!不用一釘的鼓樓如何成為“活建筑史書”
2025-03-26 22:3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翁晗 我來說兩句 |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的肇興侗寨,始建于北宋,是我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寨子里矗立著五座飛檐重閣的雄偉鼓樓,它是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人生活智慧的生動表達。讓我們了解侗寨最標志性的建筑:鼓樓。 侗族人說,看到鼓樓,就看到了家鄉(xiāng)。在肇興侗寨,鱗次櫛比的吊腳樓間,五座高大的鼓樓拔地而起,分外醒目,就像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如果把依河而建的寨子,想象成一條前行的大船,五座鼓樓正好分布在船頭、船篷、船艙、船帆、船尾的位置。 位于“船尾”的信團鼓樓最為高大、華麗。它共有11層,高24.37米,每層的截面逐漸收縮,層層疊疊的檐口,挑出人字形的斗拱,就像一座多角的寶塔,莊嚴又挺拔。它是侗族人記錄自然的詩:內圈的四根大柱,象征四季流轉,外層的十二根檐柱,是一年的十二個月,檐板上畫的,是在青山稻田間耕作歌唱的快樂情節(jié)。在古時候,它還是侗族人傳遞緊急信息的“烽火臺”。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些負責建造木構建筑的師傅,被尊稱為“掌墨師”。 黎平縣肇興鎮(zhèn)紀堂村掌墨師 陸德懷:掌墨,是一門木工技藝,在我們侗寨,掌墨師既是房子的建造師,也是設計師,掌墨師不用圖紙,每一個尺寸,每一個大小,他都記在腦子里,清清楚楚。 57歲的陸德懷是一名掌墨師。設計鼓樓,他只需要測量地基,然后就只靠一個墨斗盒、一把測量尺、一把細竹刀,在木料上精準標出梁、柱、椽、枋、板等結構部件。他告訴我們,修一座這樣的鼓樓,需要用一萬多個木構件,但不用一顆鐵釘,甚至連木楔都不用,全靠榫卯咬合銜接,不僅嚴絲合縫,而且堅固無比,不斜不朽。 這里有句話叫,先有鼓樓后有寨。鼓樓是侗寨最標志性的建筑,也是侗寨的寨膽和寨魂。民居是圍著鼓樓一層一層建的,侗族人的日子也是圍著鼓樓過的。鼓樓是大家社交的會堂,也是娛樂的地方。 傍晚來臨,鼓樓內會聚起歌隊,唱響侗族大歌。“布谷催春”的天籟之音,在鼓樓內盤旋,余音繞梁,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駐足傾聽。游客們都說,想了解侗族,一定要來鼓樓,在長凳上安靜地坐坐,這里是最能感受侗族文化的地方。如今,僅肇興侗寨所屬的貴州黎平縣,就有各類鼓樓429座,多年來它們備受呵護、修繕如初,如星辰散落青山綠水間,承載著悠悠古韻,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總臺央視記者 卞曉妍 王帥 孟雍 陳春曉 貴州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