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有近10億人到世界各地度假旅游。他們的長途跋涉往往伴隨著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有些專業人士甚至提出警告。法國《快報》周刊最近就此刊發文章稱“度假和休閑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的罪魁禍首”,文章題為《受旅游業侵害的地球》。
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垃圾順著水流漂移:飲料瓶、塑料袋、爆裂的氣球……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垃圾如今齊聚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海面上。因為巨大的熱帶旋風在此形成了一個水生漏斗,使這里成為真正的垃圾吸收器。這一大片被命名為“北太平洋垃圾場”的垃圾所占面積如同得克薩斯州那么大,匯聚的塑料總量是海水浮游生物的6倍。在這里以及地球上另外6個類似的污水坑里,堆積著垃圾、汽水瓶,都是人們遺忘在海灘上的。
度假讓人看到了骯臟和破壞。每年有近10億人為了放松而外出旅游,度假給他們留下的是一些或多或少深刻的回憶。需要注意的是:度假和休閑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長5%的罪魁禍首,其中1.6%歸咎于飛機。大眾旅游和到世界盡頭的極度冒險(北冰洋每年接待近3萬名游客,比1990年多出6倍)常常使游覽和破壞相伴而行。到2020年,全球游客將達16億,其中45%的人的目的地是歐洲。
哥斯達黎加人羅納德·薩納夫里亞在非政府組織雨林聯盟中負責可持續旅游,他指出了這一變化的直接后果,“水資源和能源正在被耗盡,自然景觀被過度造訪,少于清理的垃圾不斷堆積,污水橫流,地方物種消失或遭遇到外來物種的競爭”。
危機中的文化遺產
例如,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19座島嶼最近被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單中抹掉,令人悲傷地進入遭受威脅景觀名單。每年有10萬游客踏足這些島嶼,這里有十幾種特有物種,如巨型龜、兩棲鬣蜥、信天翁、鸕鶿、海獅和海狗。在近15年的時間里,該群島眼看著游客增長了150%。如此多的游客使得動物受到打擾,從而改變了習性。此外,游客如此侵入為新物種的進入提供了便利條件,從而威脅到群島特有的生態平衡。
巴西的伯南布哥州和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州也都出現了同樣的狀況,后者是海龜棲息的勝地。從1989年開始,當局就設立了生態保護稅,向每位游客每天征收大約12歐元。可是,度假者并沒有因此而減少,每年甚至達到5萬人。并且給環境帶來嚴重影響:2006年對6處海灘海水的水質分析表明,因為下水道排放,浴場水質已變得不干凈了。因此,地方當局不顧阻撓蓬勃發展中的旅游工業,決定將獲準在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州逗留的人數限制在5000人。
然而,地處秘魯安第斯中心、海拔高度為2045米的馬丘比丘很可能也被列入處于危險中的文化遺產名單。每天前往那里的游客多達2500人。據秘魯當局說,在瑞士一基金會最近將其列為世界新七大奇觀之后,這個數字有可能增長兩倍。為了接待游客,部分熱帶森林被砍伐,從而給公路、旅館、店鋪讓路。結果是,砍伐森林導致土地受侵蝕和造成滑坡。水滲入還有可能造成樹木根部露出和遺跡下沉。
海底高山未能幸免
離我們更近的情況是,地中海“海底旅行”日漸增多,而在15年前,這樣的旅行還根本就不存在。僅在法國就有超過23家專業公司帶領游客去探訪海灘和鯨。為了確保相關公司認真負責(遵守劃定的距離、禁止在海里與海豚一起游泳……),地中海沿岸各國很快將確定一種標識。否則將看不到海里哺乳動物出毛病的情況,就像在魁北克的圣洛朗河口,那里的船只不斷發出的發動機噪音迫使海豚、鯨和其它魚類唱歌的聲音越來越大以便溝通。
世界各地的山峰也沒有幸免。喜馬拉雅山因此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場。山坡上是登山者丟下的成噸的用品和垃圾,另外還有大約190具無人認領的尸體,因為所處位置海拔過高,沒有人冒險將他們帶到山下去。每年有近70萬游客趕往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的腳下,而且通往8000米高的大本營的公路旁有一些餐館和網吧。舍爾巴人砍伐稀有的樹木來燒水,這是為旅游者準備飯菜和淋浴所必需的。
如此狀況使得一些環保社團呼吁關閉通往喜馬拉雅山的入口,現在已有嚴格的規定。
讓—馬克·佩耶沒有獲得更多的成功。多年來,這位圣熱爾韋市長要求設立攀登勃朗峰許可證。阿爾卑斯山最高峰作為法國最受歡迎的自然景觀,因為每年登山者多達3萬,如今在登山季節過后再也顯示不出其光彩奪目的一面了。2006年10月,清理出的垃圾達30立方米。不過,有一個好消息:一直以來因登山者小便而變黃了的勃朗峰有可能恢復其白色。因為最近在高山小屋附近安裝了供登山者使用的無水廁所。在登山季節結束時,因一種通風裝置發揮作用而變干了的糞便將被直升機吊放至河谷。
水資源面臨危機
然而,水是主要問題。要么缺水,要么水受到污染。到處都出現了荒漠化,而高爾夫球場和游泳池卻不斷從陽光普照的大地下冒出。西班牙在2005年下發了58個建筑許可證用以興建新的高爾夫球場。國際水局總干事讓—弗朗索瓦·東齊耶嘆息說,“前來打球的游客往往對水的需求很多。例如每天要淋浴兩次”。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05年曾根據全球旅館業經營者提供的數據對旅館住宿客人水的夜(從中午至次日中午)平均耗費進行估算:小旅館為200升,大飯店為550升。而“當地人”的日耗費則低得多:法國為137升,非洲大部分城市為30升。
在一些島嶼上也存在著這個問題,這些島嶼有時不得不將雨水儲存起來。例如位于法國布列塔尼地區的美麗島。2005年,為了讓4萬名避暑者能喝上淡水,不得不調動船只運水。當時每立方米的可飲用水價格為23歐元。2006年1月1日,它的水儲備降到了最低點:5萬立方米滿是污泥的水,而它在枯水期時的最高儲水能力為80多萬立方米。從去年夏天起,美麗島配備了淡化海水裝置。海水在經過處理之后被注入蓄水池。
西班牙和摩洛哥也都安裝了類似的設備,以便給生意興隆的各大旅館供水。關鍵問題是,這些工廠通常都耗能很多,并排放出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而這樣的氣體易于造成氣候變暖和土地荒漠化……
開發生態旅游
那么,難道需要放棄度假來愛惜地球嗎?大可不必。近年來,旅游專業人士開始意識到他們工作手段的脆弱性,不斷提出各種建議來發展另一種旅游思維。世界旅游組織1995年首次在蘭薩羅特島舉辦世界可持續旅游大會。2004年,它出臺了一份參考文件。盡管世界的面孔并沒有感到被改變了,但一些旅行社好像已在思考,法國15家專業旅行社甚至組成協會,為負責任的旅游采取行動。
例如,自年初以來,世界游客旅行社根據其旅游線路目的地如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建議游客去一些生態旅游度假村小住,進而推動其關于可持續旅游的承諾。它的客戶們受鼓勵“賠償”因出行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給環境帶來的損害,也就是向某個非政府機構提供捐贈,用于重新栽種樹木或為一些有利于潔凈能源的計劃提供資助。
新邊界旅行社負責人比吉特·科燦證實了這一趨勢,“我們試圖逐步地讓我們的建筑符合規定,并實行一種‘環保管理’:再生紙、廢水回收等。我們試圖感化客戶,例如向他們解釋為什么不每天更換和清洗床單和毛巾。我們的做法似乎取得了成果:今天,在我們的客戶群中,有超過40%的人認為事情與自己有關”。
據5月份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86%被提問者表示準備在旅游地采取“生態消費者”行為。有2/3的人表示會優先考慮有利于環境的出行地點,也有同樣多的人自愿選擇污染更少的交通方式。有一多半的人甚至愿意付出更多,像交納生態稅或寧愿住在帶有“生態標簽”的生態園。
(責編:申家駒)
- 2007-08-13海南下半年將重點推出四大旅游活動
- 2007-07-22赤峰旅游瞄準奧運:計劃2010年旅游收入74億
- 2007-07-23省旅游局:寧屏公路8月底全線通車
- 2007-08-14旅游景區服務質量標準公布 應提供迷路走失救援
- 2007-08-13房車旅游亮相福州
- 2007-08-15一邊玩一邊拍 旅游婚紗攝影悄然流行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