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倫敦峰會正緊鑼密鼓,中國高級官員也在英國主流媒體上頻頻亮相。
繼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泰晤士報》撰文后,3月29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也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1臺周日訪談節目主持人安德魯·馬爾的現場直播采訪,詳細論述中國對倫敦金融峰會的看法和期待。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和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也都接受了馬爾的采訪。
主持人馬爾在開場白中說,中國國家主席迄今還沒有會晤過美國總統奧巴馬,兩位領導人在倫敦金融峰會期間的會晤將是本次峰會的一大亮點。“中國經濟實力十分雄厚,一些評論家認為,中國和奧巴馬領導下的美國將是下周峰會上分量最重的兩個國家。《經濟學人》也發表文章說,本次峰會最需要關注的不是G20,而是G2。”他說。
倫敦峰會
西方老愛忽悠中國
馬爾:你覺得倫敦峰會上各國是否將就一項全球經濟刺激計劃達成什么具體的協議,宣布一些新的措施?
傅瑩:謝謝你邀請我參加這個節目,安德魯。此次倫敦金融峰會非常重要,我相信與會各國領導人都是帶著推動峰會取得成功的目標而來的,相信他們會發出團結一致的信息,向世界表明將采取刺激經濟的措施,將振興市場,恢復信心,幫助處于困境的人們,并繼續為貧困國家提供援助。雖然他們難以在一天之內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峰會將是全球應對危機努力中的重要進程。
馬爾: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擁有錢財,擁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那么這個國家就應該是中國了。人們在猜測中國可能打算要建立西方式的醫療體系、福利制度,或出臺什么大手筆。中國是否會在峰會上宣布一個大的支出計劃?
傅瑩:當人們給中國戴上“富裕”、“有錢”和有大量儲備等等各種帽子的時候,中國民眾會感到這是在吹捧中國,甚至是在忽悠中國。
外界對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存在誤解。這些儲備并不是財政資金,不是總理可以拿來開支票的。這些錢是中國人民和企業的外匯收入,存放在央行,央行有責任保障儲備的安全。雖然儲備的規模看起來很大,但是中國有13億人口,按照人均算就很少了,只有大約1000英鎊。人們不應該忘記,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 GDP總量排位到了世界第三位,但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
馬爾:是不是中國不打算推出新的大規模增加支出計劃?
傅瑩:關于增加支出,中國政府認識到金融危機對中國產生了巨大沖擊。雖然(中國的)銀行業因監管完善而情況尚好,但是危機對老百姓、對普通的家庭影響很大,許多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倒閉,造成農民工失業。
因此,中國政府迅速采取了措施,出臺了4萬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大部分將用于基礎設施、農村發展、醫療體系、教育、生態等方面的建設。(中國)總理也宣布,一旦有需要,將隨時追加投入。這也使中國的財政赤字達到20年來前所未有的高點。
- 2009-03-30G20峰會花費一覽 倡"簡樸"工作餐僅六道菜
- 2009-03-30英抗議者擬在G20峰會前一天策劃金融愚人節
- 2009-03-30G20“未開先熱” 歐洲數萬人游行抗議
- 2009-03-30倫敦金融行業員工被公司要求G20期間在家辦公
- 2009-03-30倫敦G20峰會招來大規模抗議示威
- 2009-03-30G20公報草案遭泄露 疑為德國政府內部人員所為
- 2009-03-26G20峰會在即 中俄歐盟發聲挑戰美元獨霸時代
- 2009-03-26G20倫敦峰會在即 法輿論擔心胡錦濤不見薩科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