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外交:面對壓力,內賈德會調整
南都:有分析稱,連任后,內賈德面對的首要難題是應對改革派發起的挑戰,你怎么看?
朱威烈:從大選前后的情況來看,內賈德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確實面臨國內的壓力。他必須在政策層面上對改革派提出的內政外交上的變化做出回應。
內賈德主要面臨兩大壓力:第一,在外交政策上如何調整,如何改善同西方國家,特別是同美國的關系;第二,如何回應知識精英和大學生提出的改革要求,進一步改善民生。在內政外交上,內賈德都會有所調整。
南都:伊朗改革派已表示,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朱威烈:穆薩維這一派還有一定影響力,特別是在高等學校和知識精英中,他們對大選并不服氣,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后續動作。
南都:在伊朗,內賈德的民意支持率如何?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分歧究竟在哪里?
朱威烈:總體而言,支持內賈德的人占多數。
內賈德和穆薩維的分歧集中體現在對內對外的政策上。從外交看,就是如何調整同美國的關系,改善伊朗在地區和國際上的形象。內政上,穆薩維質疑內賈德政府為什么未能利用近幾年石油價格飆升,用“石油美元”來改善民生。內賈德曾承諾,增加的石油收入將用于改善民生,但伊朗人對此并沒有明顯感受,尤其是知識分子和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他們認為待遇改善不明顯。雖然去年夏天的高油價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美元貶值使伊朗的石油收入實際下降,但在老百姓看來,伊朗沒有什么外債,政府對改善民生責無旁貸。
與最高領袖:肢體語言體現二人罅隙
南都: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日授予當選總統內賈德委任狀。當時,哈梅內伊沒讓內賈德行吻手禮和貼面禮。有人解讀,它體現了哈梅內伊與內賈德之間的關系微妙。你怎么看?
朱威烈:媒體是在拿4年前內賈德上臺時的情況進行對比。肢體語言似乎說明他們之間有罅隙。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大選后很快就宣布內賈德勝選,他為此也受到很大壓力。他的肢體語言表明,內賈德還需要好好表現,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2005年伊朗大選時,我在德黑蘭,當時很多人對內賈德的當選感到意外,輿論認為他是一匹黑馬。今年4月,我又去了伊朗,這次,輿論認為內賈德連任的可能性很大。
南都:不久前,內賈德任命親家馬沙伊為第一副總統,結果引起包括內賈德支持者在內的各派的強烈不滿,內賈德也未做回應,最后哈梅內伊致信要求內賈德取消任命。強硬派人士警告內賈德,如果繼續違背最高領袖的指令,就會被罷免。你怎樣看這件事?
朱威烈:在伊斯蘭革命后,伊朗一直拒絕與以色列打交道。但內賈德的這個親家說,伊朗是所有人的朋友,甚至與以色列人也能成為朋友。我個人認為,內賈德是希望用馬沙伊向西方國家釋放信號,準備改善與包括以色列在內的西方國家的關系。但強硬派對此無法接受。
南都:保守派內部是否出現了分歧?
朱威烈:保守派不能允許內賈德走得太遠,要把他拉回來,現在講“以色列是伊朗的朋友”這句話還太早。但內賈德已發出了信號,我認為,西方也應該收到了這個信號。
美伊關系:伊朗將視美國的行動而行動
南都:內賈德在就職演說中稱,伊朗將抵抗獨裁者們。法新社稱,這是內賈德向西方社會的一次新的炮轟。是否新政府仍會繼續對西方國家采取敵對態度?
朱威烈:即便伊朗的政策有所調整,這種調整也是漸進的。內賈德的當選,同保守派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離開保守派,他不可能當選。內賈德會尊重保守派的意見。
南都:隨著內賈德開始又一個任期,伊朗核問題進入新的輪回。你認為,內賈德是否會繼續持強硬立場?
朱威烈:在核問題上,內賈德的態度和穆薩維的態度是一樣的,他不會放棄發展核技術,這是伊朗舉國一致的立場。與此同時,伊朗從來沒有說過要發展核武器。
南都:在你看來,在內賈德的第二個任期,伊朗與美國的關系是否可能得到改善?
朱威烈:總的來看,伊朗的政策是,空口無憑,視美國的行動采取相應的行動。兩國關系有可能改善,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30年的冰凍,不可能消失于一旦。曾有伊朗人士明確告訴我,當年,伊朗和美國的斷交,是美國主動的;現在,如果兩國要恢復外交關系,美國必須采取主動。
![]() ![]() |
- 2009-08-06英國稱仍將對伊朗政府保持強硬外交態度
- 2009-08-06白宮發言人改口 再度質疑伊朗大選公正性
- 2009-08-05內賈德正式宣誓連任伊朗總統 就職演說炮轟西方
- 2009-08-05艾哈邁迪-內賈德正式宣誓連任伊朗總統
- 2009-08-05伊朗反對派號召支持者在總統就職典禮當天示威
- 2009-08-05奧巴馬不計劃向伊朗總統內賈德發賀信
- 2009-08-05美白宮發言人稱內賈德為伊朗“民選領導人”
- 2009-08-04美國仍質疑伊朗總統內賈德執政正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