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企業借機打壓中國制造?
在該事件發生后,一位中國廠商的高級官員在印度指出,這很可能是西方電信設備制造商在炒作國防安全以打擊中國電信設備,“因為他們很難在價格上同中國企業競爭。”
“這樣的事件在印度并不新鮮。”云南省社科院印度研究專家李麗指出,從中國企業進入印度第一天起,類似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企業的事件就屢有發生。
華為自2000年起就多次向印度政府提交在該國設立工廠的申請,然而在對方“保障國家安全”的理由下至今仍未獲準,使得華為不得不繳納高額關稅從中國進口設備。2005年華為與BSNL的電信設備采購合同也因“安全問題”遭到阻撓而終止。
上述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官員告訴記者,中國電信設備近幾年來在印度發展十分迅速,僅華為目前在印度的工作人員已經達到4000人。
過去幾年,隨著印度的電信網絡升級改造,中國制造的電信設備在印度市場不斷攻城略地,一躍成為中國對印度出口最大的產品分支。據統計,2008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相關電子機械設備總值達83億美元。
例如,信實通信公司(Reliance Communication)的GSM網絡選購了華為的設備。今年早些時候,Sistema Shyam電信公司選擇了阿爾卡特朗訊和中興、華為的設備來鋪設其全國網絡。Videocon集團則將自己的數據通信合同授予了華為。而循環電信 (Loop Telecom)將自己的“泛印度”通訊計劃的合同交給了中興。
聯合無線(Unitech Wireless)正在建立的一個橫跨印度全國的GSM網絡中,也決定采購阿爾卡特朗訊和華為聯合提供的設備。
2008年,華為在印度的銷售額突破13億美元,而中興在印度市場的銷售額也超過了10億美元,雙方均預計,今年其在印度市場仍將有大幅的增長。
然而,這在相當大程度上損害了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等西方電信公司的利益。在華為和中興進入之前,西方企業把持著印度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西方公司的競爭策略中,動用其政治力量來游說一國政府,鼓吹中國威脅論,以打擊其中國競爭對手的招數屢見不鮮。而印度的政治環境,則很容易為這種游說提供便利。
“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印度相當有市場,本次事件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中國威脅論的一個最新體現。”云南省社科院印度研究專家李麗指出。
![]() ![]() |
- 2009-09-16中方回應“印度士兵遭中國境內子彈擊傷”
- 2009-09-14印度媒體稱中國不斷修路可向中印邊境迅速增兵
- 2009-09-14美國同意賣給印度最先進空中指揮預警機
- 2009-09-13印度禁止中國廠商參與建設境內電廠
- 2009-09-11印度首都新德里遭大雨襲擊交通癱瘓
- 2009-09-10印度首都發生踩踏事故至少5死30傷
- 2009-09-10印度一架米格-21戰斗機墜毀飛行員遇難
- 2009-09-10印度首都發生踩踏事故至少5死30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