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不斷教訓沉重
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胡安·索馬維亞13日發表聲明,祝賀33名受困礦工安全脫險。但聲明同時提醒,應謹記礦難背后暴露的安全缺失。
“作為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和一名智利人,我與世界民眾分享礦工脫險后的喜悅,”索馬維亞說,“但我們不應忘記這場礦難是如何發生的,一群礦工因安全措施不足被困井下。”
索馬維亞認為,世界各國仍需為改善采礦業等危險行業的生產環境而努力。
“智利向33名礦工的勇敢和全世界的關注表達敬意的方式,就是成為勞工安全健康方面的領先者。”索馬維亞說。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全球采礦業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不過1%,但礦難死亡人數卻占所有工傷事故死亡人數的8%。
作為世界最大銅生產國,礦山開采的巨大利益讓一些開礦企業無視地理條件限制等因素,鋌而走險開采礦山。據智利保險行業互助會提供的數據,近5年來,智利境內已發生23起嚴重礦難。智利去年曾發生近20萬起工傷事故,致使443人死亡。
講述
看到鉆頭難掩擁抱沖動
3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后,最后一名獲救的礦工領班路易斯·烏爾蘇亞14日講述了礦工們在事故發生后以及被困井下初期的生活。
烏爾蘇亞說,8月5日的事故發生后,由于礦道內滿是塵土,礦工們直到事故發生兩三個小時后才清楚當時面臨的狀況。當時礦工們試圖走出礦道進行自救,但均以失敗告終。雖然緊張焦慮的情緒讓礦工們采取了并非最佳選擇的行動,但大家仍然保持秩序,避免了在自救過程中發生傷亡。
烏爾蘇亞說,最初礦工們認為幾天內就可以獲救,他們也確信救援人員正在地面上進行挖掘和救援,但五天后,受困的礦工們意識到情況遠比他們想象的嚴峻。當時庇護所內的食物并不多,為了盡可能堅持更長時間,礦工們對食物進行嚴格管理,平均兩天才進食一次。
盡管形勢嚴峻,礦工們并沒有放棄希望,他們仍然堅信能夠獲救。烏爾蘇亞說,雖然自己有時也會突然情緒低落,但仍然不停地給礦工們打氣,向他們解釋當時的情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
在地下被困17天后,8月22日凌晨6時,救援人員的鉆頭終于進入了庇護所。烏爾蘇亞說,當時礦工們十分激動,都忘記了最初的安全規定,甚至想去擁抱鉆頭。他們紛紛將自己寫的信放在鉆頭上,有的寫著“我餓,想要面包”,有的寫著對家人的思念,而礦工何塞·奧赫達的信立刻被傳遍世界——“我們全部33人都在避難所內,全部安好”。
- 2010-10-14智利獲救礦工講述被困井下初期生活:平均兩天進食一次
- 2010-10-14中國礦工稱無安全感 想去智利做礦工
- 2010-10-14中方祝賀智利營救被困礦工行動圓滿結束
- 2010-10-14智利礦工援救讓我感動不已
- 2010-10-14綠營民代突發奇想邀智利礦工看花博 吳敦義無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