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反對派稱,不希望看見利領導人卡扎菲死于西方開展的空襲行動,而是盼著他能在空襲后下臺并接受審判。此外,不在空襲中炸死卡扎菲同樣也符合美國利益。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中現在打頭陣的都是那些來自“解放區”的普通居民,這些人雖然“戰斗熱情很高”,但軍事素質極差,根本不堪一擊。投奔反對派的前政府軍則因裝備和指揮權問題,遲遲不能全面投入作戰。利比亞反對派內部矛盾由此可見。
盡管美國反復宣稱,空襲利比亞行動只是為了保護當地平民,并非意在幫助當地反對派推翻現政府或者“直接消滅卡扎菲”,但21日的一幕幕仍美軍感到非常不安。五角大樓意識到,利比亞反對派裝備落后、組織混亂,很難通過自己的力量擊敗卡扎菲手下的正規軍。
美國強調,必須給予利比亞反對派更多軍事援助,以免他們遭到利比亞政府軍的“屠殺”。與此同時,美國非常希望能早日將本次武力干涉活動的指揮權移交給北約方面,從而擺脫10年內對穆斯林國家發動三場戰爭的局面,但這個提議遭到了土耳其政府的“一票否決”。
雖然卡扎菲手下的政府軍在西方的猛烈空中打擊下喪失了幾乎50%的防空力量,并且被迫從前線收縮采取守勢,但其陸軍擁有的坦克、火炮、火箭發射器以及其他重型武器仍足以對付國內反對派武裝。后者因此不斷呼吁西方盡快動手,徹底打掉利比亞政府軍重武器。
不過,聯合國有關決議,只是授予西方國家設立“禁飛區”,并沒有給予其“消滅利比亞軍隊”的權力,現階段的空襲活動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因此,利比亞反對派的希望暫時還無法實現。除了武器外,落后的通訊裝備也讓反對派武裝無法有效指揮戰斗。
一些流亡海外的利比亞反對派聲稱,在被政府軍圍困的西部城市,人們斷水斷電,無法和外界溝通,只能靠著極為有限的食物生活。他們因此呼吁西方國家能擴大對利比亞政府軍的打擊,以便結束當地的“人道主義危機”。不過,既然當地通信中斷,他們提供的消息從何而來,值得研究。(高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