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4月11日電 由大地震引發的日本核事故11日滿一個月,但放射性物質泄漏仍在持續,事故嚴重程度未見弱化。與此同時,余震接二連三,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又發生里氏7.0級強震,地震加核事故式復合型災難前所未有,怎樣應對應該引起各方深思。
東京電力公司當天為核事故“滿月”專門發表聲明說:“我們一直在實施冷卻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的作業,我們希望盡快實現冷停堆,并阻止放射性物質擴散到環境中。”聲明再次向受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影響的民眾道歉。
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只能依靠外部注水降溫。要讓各機組實現冷停堆,最理想的辦法就是讓冷卻系統盡快恢復工作。但注水作業給各機組帶來大量高放射性污水,高輻射危險讓工作人員無法入內作業,至今連檢修水泵和管道鋪設等基本工作也不能展開。但現階段,東京電力公司還不得不注水降溫和清理污水“兩線作戰”。
11日,東京電力公司歷經一周終于把1萬多噸低放射性污水全部排入海中,為存儲高放射性污水騰出了空間。但轉移高放射性污水的作業隨即因當天下午發生的里氏7.0級強震被叫停,這項工作此前已被一推再推。日本核事故形勢復雜多變,正如當天早些時候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言,要給各項工作“安排一個時間表真是太難了”。
11日的強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部分外部電源供電短暫中斷,向1號至3號機組注水作業也因此一度停止,不過大約45分鐘后恢復正常。此外,為安全起見,工作人員也曾短暫從核電站撤出躲避。
東京電力公司社長清水孝正當天到訪福島市,希望向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當面謝罪,但遭佐藤雄平拒絕,這也是佐藤雄平第二次拒絕清水孝正當面謝罪。佐藤雄平認為,時機還不合適,現在是“東京電力公司以社長為首的所有人應下死力去平息事態”的階段。
核危機還在持續,而災民的生活也必須得到妥善安置。日本政府11日正式設立“經濟損失對應本部”,負責研究核事故相關賠償問題。“經濟損失對應本部”本部長、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說:“(事故)最主要責任在東京電力公司,希望東京電力公司不要躲避賠償責任。”海江田萬里說,每個受核事故影響家庭將首先得到100萬日元(約合1.18萬美元)的臨時賠償金。
站在核事故“滿月”這個節點回首望去,地震、海嘯加核事故這樣的復合型災難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接二連三的余震又雪上加霜。面對這樣的災難,人們該如何有效應對?這或許應該引起世人深思。
正如德國地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榮江博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所言:“以前,人們對各類災害的評估和防范大多相互獨立,而現在則要把地震、海嘯等主災和可能的次生災害結合起來考察,形成一個鏈條,以便在應對災難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