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我們遇上了同樣被擋在塔河城外的大興安嶺軍分區司令員、政委,還有加格達奇鐵路分局的局長。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坐上一個火車頭,只掛一節車廂,向塔河縣里沖。沿途都已經能夠看到明火了。到了塔河縣見到了那里的領導,了解了一些情況。邱專員和軍分區司令、政委要留下來組織保衛塔河,決定由我帶著幾個人繼續向漠河沖。
“我們的汽車開到阿木爾,已經是夜里10點多鐘了。整個鎮子里一片漆黑,只有一堆木垛‘忽啦,忽啦’地閃著炭火。
“我們那些人,不知去過阿木爾多少次,可是那天晚上,我們誰也找不到路。好不容易摸到林業局被燒塌的辦公樓前,剛好碰見局長、書記兩人從火場回來,不知從哪里弄了兩個蠟頭子點著了照著亮,垂頭喪氣,人整個都木了,只會機械地回答我們的問話。“‘怎么樣?’ “‘著了。’
“‘死人沒有?’
“‘死了。’
“‘死了多少?’
“‘不知道。’
“直到那時,我們才開始真正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那兩人不知從哪里找到兩個打碎了的半拉碗,倒了點涼水給我們喝。我們沒心思喝,趕緊上車又繼續向漠河開。
“到了漠河,已經是早上四五點鐘,天已經亮了,這時候就看清了,整個漠河縣城成了廢墟,只剩下一片煙囪直立著,還有兩座樓沒倒,孤零零地豎著,就像一片墳場一樣。”
這就是后來被稱作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的那場大火,在1987年5月7日之夜闖下登峰造極的大禍。此后,成片的火龍以人力難以抗拒之勢,繼續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肆虐奔騰。5.8萬多解放軍官兵、森林警察和群眾被緊急動員起來參加撲火。其間,經過軍民殊死搏斗,在塔河縣城附近成功打出了數十公里長的隔離帶,取得了“塔河保衛戰”可歌可泣的勝利。
然而,大自然一旦被激怒,人的力量在它面前十分渺小。雖然軍民們在打造隔離帶、控制火勢方面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保下了許多重點目標,但僅憑人力,要撲滅那樣的森林大火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大火一直燒了28天,到6月2日才算全部熄滅。
“大火最后熄滅,是天力和人力結合的結果。5月下旬,這個地區的雨季到了,加上人工降雨,趁著大雨把火勢減弱,戰士們趕緊撲上去打火,把火徹底摁住。戰士們非常英勇,滅火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要是沒有雨,那樣的火誰也靠不上去,烤也烤化了。”張舉這樣告訴記者。 據統計,“五·六”大火火場總面積為1.7萬平方公里,約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森林受害面積達101萬公頃,間接經濟損失達69.13億元,受災群眾5萬多人,211人在大火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