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11日電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當地時間11日上午,“9?11”10周年紀念活動在紐約世貿中心遺址“9?11”紀念園正式舉行。當天美國各地處于高度戒備狀態,但美國情報部門稱,沒有發現“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潛入美國的證據。
紀念活動由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主持。美國總統奧巴馬、前總統布什參加紀念活動。上午8點46分,全場默哀,全城各地宗教禮拜場所鳴鐘,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孩子們唱起美國國歌。10年前的此時此刻,遭到劫持的美國航空公司11次航班撞上紐約世貿中心大廈北塔。
8點50分開始,遇難者親屬代表逐一誦讀10年前在紐約、華盛頓和賓夕法尼亞州遇難的2977個人名,以及1993年世貿中心遭卡車炸彈襲擊事件死去的6人人名。遇難者家屬排隊進入刻有遇難者名字的“9?11”國家紀念碑現場。其間,9點零3分、9點37分、9點59分、10點零3分和10點28分,即當年世貿中心南塔被第二架飛機撞入、77次航班撞入五角大樓、南塔倒塌、93次航班墜落在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附近及北塔倒塌時刻,全場均默哀。紀念活動一直持續到下午1時。
美國――
“9?11”仍是“現實的一部分”
美國各媒體11日紛紛以大篇幅對“9?11”事件10周年進行報道。《紐約時報》以40個版的篇幅對事件進行反思,認為經過10年戰爭后,阿富汗局勢仍然不穩定,巴基斯坦仍是一個不可靠的盟友,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的結局仍然撲朔迷離。
“9?11”事件發生時擔任紐約市長的朱利安尼認為,他最大的恐懼是10年后人們會以為“9?11”事件已經過去。它還沒有成為歷史,還是我們現實的一部分,因為“9?11”事件中襲擊我們的那些人,仍想攻擊我們,也許會用另外的方式。他認為,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恐怖分子是最可怕的威脅,因為他們更難被發現。
美國聯邦運輸安全管理局局長約翰?皮斯圖爾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講話稱:“有跡象表明,雖然空中旅行更加安全,但是恐怖分子為了通過安全檢查,想出了一些極端的方法,例如最近的情報顯示,‘基地’組織的分支機構想在人體中植入炸彈來通過安檢。去年,還發現他們有將炸藥隱藏在打印機墨盒里的方式?!?/p>
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與國土安全部舉行的“9?11”事件10周年研討會上,美學者及安全官員認為,在應對當前的反恐重點區域如巴基斯坦、也門的同時,美國政府及其盟國必須著手應對其他區域正在興起、但尚未引起人們足夠關注的安全威脅。此外,應采取戰略行動消除“基地”組織意識形態的吸引力。這應成為美國未來反恐戰略的核心內容。
南亞、中東――
武力解決不了恐怖主義癥結
巴基斯坦外交部11日發表聲明表示,作為深受恐怖主義之害的國家,巴基斯坦將繼續與國際社會加強反恐合作。巴《每日時報》11日發表社論說,“9?11”事件雖然已經過去10年,但與恐怖主義的斗爭還沒有結束。當前美國正在從阿富汗撤軍,但撤軍不意味著阿富汗戰亂就將結束,如何通過和談讓塔利班重新回歸阿政治舞臺,尚沒有清晰的路徑。
阿富汗塔利班發表聲明稱,塔利班并沒有參與“9?11”事件,他們將繼續與外國駐阿部隊作戰。北約駐阿部隊11日表示,塔利班10日下午對阿東部瓦達克省的軍營發動卡車炸彈襲擊,造成5名阿平民死亡,近80名美軍士兵受傷。
巴基斯坦《黎明報》11日的社論稱,從上世紀80年代與美國一起支持伊斯蘭“圣戰者”在阿富汗抗擊蘇聯,到當前不放棄與極端武裝組織徹底決裂,都是造成巴基斯坦10年痛苦的內在原因。巴基斯坦是否還要承受下一個同樣的10年,現在已經到了重新找回國家方向的時候。
巴前外交秘書里亞茲?汗認為,巴基斯坦過去10年不能與美國的反恐戰爭“絕緣”,是因為巴當地武裝組織已經與“基地”組織搭上了線。巴基斯坦社會必須認識到,宗教極端主義與國家發展和進步的愿望是相違背的。
沙特阿拉伯《中東報》日前發表評論指出,美國主導的反恐之所以越反越恐,是因為西方國家在反恐斗爭中走了一條偏路,步入了“誤區”,事實證明,武力解決不了恐怖主義的癥結,應當下大力氣,鏟除恐怖主義滋生和泛濫的土壤,否則只能一無所獲,甚至還會出現倒退。
東南亞――
地區合作與“軟方式”積累反恐經驗
在“9?11”事件10周年之際,擁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東南亞國家也開始對這一地區的10年反恐歷程展開反思。東南亞輿論普遍認為,恐怖主義在這一地區的威脅雖有所降低,但遠未消失。一些國家通過加強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在運用“軟方式”改造恐怖主義生存土壤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雅加達郵報》網站3日發表評論說,“9?11”事件留下的遺產――即“反恐戰爭”,對吸引年輕穆斯林參與極端行為、特別是打著反美旗號的極端運動創造了條件。馬來西亞《星報》網站11日發表文章說,目前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拖延撤離駐阿富汗軍隊和軍事打擊利比亞,以及有可能對敘利亞采取的行動,意味著可能重犯以往的錯誤。
東盟秘書處公共事務主任李鍵雄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9?11”事件對東南亞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東盟國家加強了在反恐方面的合作,打擊恐怖主義成為東盟國家確保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任務。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近日透露,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已經展開了更為緊密的反恐合作。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引述馬來西亞全國警察反恐特別行動部總監弗茲的談話指出,聯合國將馬來西亞的反恐及改造計劃視為楷模,馬來西亞正在向有關國家輸出改造恐怖分子的經驗和做法。他表示,此計劃是用“軟方式”,即通過警方及宗教人士對恐怖分子進行心理輔導,改變他們的極端主義和好戰思想,重塑被扭曲的價值觀,并教育他們尊重其他宗教及種族。2005年至去年,警方已對75名恐怖分子進行了改造。
(本報駐外記者溫憲、席來旺、馬小寧、王恬、張旸、吳云、孫天仁、黃培昭、牟宗琮、暨佩娟、吳成良、張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