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從貿易角度衡量一國匯率,應該考量該國進出口總量的平衡狀況,中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促進貿易平衡。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1.4%,已處在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更趨平衡,與匯率水平相符。
奧本海默基金總經理李山泉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即使美國通過該法案,也無助于解決美國的就業問題,因為這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每當美國經濟面臨困境,每當臨近總統大選,人民幣匯率都會首當其沖受到責難,“這完全是政治游戲。從經濟角度上講,我不覺得人民幣需要升值,甚至我認為人民幣需要貶值。”
包括美國進出口商會在內的50多家美國行業組織近期明確表示反對《法案》。這些行業組織認為,單方面的立法行動會給美國企業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中國對美國出口商而言是增長最快的市場。
根據美國立法程序,《法案》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并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后才能成為法律。一旦成為法律,美國政府可以對所謂“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伙伴征收懲罰性關稅。
“和中國進行貿易戰,是個很愚蠢的做法,”美國華德國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艾倫·威爾代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增加進口關稅最終會“惹火上身”,“因為一旦開始增加關稅,就會引發貿易戰,并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蔓延全球,最終所有的代價都會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拉里·懷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經濟角度來看,征收高額懲罰性反補貼關稅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決策,“因為它實際上是在懲罰美國消費者”,會導致美國商品價格全面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威廉·高爾斯頓等專家認為,在博納等共和黨高層不改變立場的情況下,這一法案將很難在眾議院獲得通過,甚至根本不會得到在眾議院的投票機會,因而也難以成為法律。(綜合本社駐華盛頓記者蔣旭峰、支林飛,駐紐約記者喬繼紅、霍思穎報道)
- 2009-04-16美國認為其主要貿易伙伴未操縱貨幣匯率
- 2009-03-03歐洲貨幣匯率因中東歐救助計劃落空普遍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