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海一體戰”規劃被視為挑戰中國
www.hxt111.com?2012-08-26 12:48?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4日文章】題:“空海一體戰”如何納入美國的規劃(作者邁克爾·奧漢隆和詹姆斯·斯坦伯格) 美國海外軍事行動的“空海戰”新概念遭到挑剔和批評。但這個概念受到空軍和海軍的歡迎,被詮釋為—項積極主動的政策。五角大樓的—些人士視之為空軍和海軍與陸軍爭奪預算的手段。在亞洲各地(尤其是中國),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在挑戰日益崛起的人民共和國。 事實上,“空海戰”的軍事概念表明,面對武器裝備的全球變化和中東及東亞的軍事戰略,我們有必要展開反思。決策者的挑戰不是將之摒棄,代之以某種看似更加溫和的概念,而是把它放在亞太地區的廣泛安全戰略框架內。該戰略的宗旨是維護穩定,保護美國的利益,不要展開毫無必要的對抗。 中國一年的軍事預算接近2000億美元(原文如此——本網注),使之成為全世界二號軍事大國。借助這筆可觀的資金,中國正在制造和購買先進潛艇、更多且越來越精確的彈道和巡航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等制導武器、衛星、反衛星武器和隱形作戰飛機。美國分析人士經常說,這些革新可能會是用于打擊本地區美軍的“反介入/區域阻絕”戰略的內容之一。中國人會試圖迫使美軍退出中國附近的地區,或者謀求增強掌控臺灣附近水城、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能力。 作為對策,“空海戰”概念謀求動用新技術來阻擊中國的這些行動,以及伊朗挑戰美國在海灣地區能力的類似行為。“空海戰”正確地強調了改善指揮控制、精確打擊、先進導彈防御、潛艇作戰和使用領空和空間。 迄今為止,這個概念尚未涉及新的大型武器平臺。 決策者的挑戰在于,每個國家往往都會把其他國家捍衛自身利益的行為視作威脅乃至挑釁。政治學家稱之為“安全困境”。中國戰略家清楚地記得本國從海上遭到攻擊的歷史,所以希望降低面對外國軍隊時的脆弱性。與此同時,美國空軍和海軍認為,空海概念不是針對中國,其關鍵是美國的軍事通路,最重要的是維持美國對盟友的安全承諾的可信度。 由于規模和實力的緣故,中國和美國是彼此的主要戰略規劃當中的核心因素。如果否認這一點,就會喪失信譽,助長猜忌。有鑒于此,決策者更應該妥善看待這項軍事原則,不讓它引發不受約束的對抗態度。 美國的國防開支和能力仍然遙遙領先于中國,美國的盟友本身也不好對付。即便在大談把戰略重點重新轉向亞洲的同時,美國領導人也在削減軍事開支。此外,美軍維護了數十年的國際秩序符合兩國的核心經濟利益。 對美國來說,中國的崛起令人敬畏,從某些意義上講,讓人產生不祥的預感。但是,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盡管該國的軍事預算正在迅速增加,但此項支出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率不到2%,不到美國水平(超過4%)的一半。美國的現代軍事裝備價值3萬億美元,盡管開支巨大,但中國裝備的價值可能只是上述數字的10%。中國軍人也不具備現代作戰行動方面的經驗。 這些都不是在為中國和美國的所有現代化活動辯解。但是,對于擔心對抗和戰爭風險的人來說,主要挑戰是把軍事革新活動放在更廣泛的政治戰略中,意識到中美合作的好處,以及競爭轉化為對抗或沖突時的共同風險。 在我們繼續必不可少的軍事現代化進程時,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和外交政策參與者的對話將越發重要,此外還要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展開冷靜的危機管理。我們的現有手段顯然非常平衡,但這項任務需要雙方在今后數十年里實行積極的管理。“空海戰”不是問題所在,但它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