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滅頂式颶風不再百年難遇 氣候危機漸逼近
www.hxt111.com?2012-11-01 19:31?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其實,在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及溫室效應問題上,仍然要回到政治面,才可能有所行動,正面面對。最近兩名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及羅姆內辯論時,對于能源課題滔滔不絕,卻對氣候轉變及環境保護議題只字不提,令許多環保人士失望,甚至懷疑政治人物是擔心引起石油公司的不滿,有現實上政治獻金的需要。 許多專家認為,全球如果愿意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世界各國就必須調整議程,把較早前聯合國倡導的“千禧年發展目標”逐步轉型為“持續性發展目標”。換句話說,早在1997年許多國家簽定的《京都議定書》,“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也必須要加快腳步。 不過現實世界中,近年來僅有歐盟及日本等國家長期致力于節能減碳,發展綠能,這可能是肇因于全體國民及社會對于環保議題的重視,才得以達成共識,行穩致遠,達成初效。 加拿大及澳洲則剛好是兩個相反的案例,兩國在經濟與環保的因素的角力下,加拿大先加入《京都議定書》而后退出,澳洲則是先拒絕簽署其后才加入,可以看出整個社會氛圍的轉變與矛盾。至于消耗能源的兩大國家美國及中國,仍未符合最嚴謹的標準,是最值得期望的國家之一。 聯合國首席經濟顧問杰佛里薩克斯教授針對環保議題近年的不受重視,遺憾的表示,“為了保護自己的前途,有時候,政治人物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也吞吞吐吐。”在一波緊接著一波的災難連年到來,新時代的政治領袖被人寄予厚望,若能倡導及推行有利環境保護的政策,或將有助于減輕問題的嚴重性,甚或朝正確解決的途經前進,否則坐視災難臨頭而毫無行動,人類勢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11-01]紐約曼哈頓直擊颶風災情:清理與恢復工作艱巨
- [ 11-01]媒體稱颶風桑迪挽救美國房地產業
- [ 11-01]聯合報:颶風來襲 社群網站將決定美國大選?
- [ 11-01]華媒:颶風牽引美大選 奧巴馬搭上“順風車”
- [ 11-01]颶風過后紐約華埠小巴全面運營 乘客大排長龍
- [ 11-01]颶風致美國一儲油罐破裂 30萬加侖柴油或泄漏
- [ 11-01]颶風過后紐約華埠小巴全面運營 乘客大排長龍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