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研究顯示:基因變異使東亞人更易出汗
www.hxt111.com?2013-02-15 14:39? 鄒瑞玥?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上海2月15日電 (記者 鄒瑞玥)哈佛大學和復旦大學學者的一項研究成果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在2月1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志上。該項研究發現,東亞人特有的一個基因變異,使其更容易出汗。 研究者通過研究一個被稱為EDAR370A的東亞人特有的基因變異,發現這個變異出現在3萬多年前的東亞,并且改變了東亞人祖先的汗腺和毛發的密度、毛發粗細及牙齒特征。由于這個變異具備與環境適應的生存優勢,它在人群中的比例迅速增加。 該課題組汪思佳教授介紹,這個基因變異約3萬年前產生于東亞人群,最終在中國漢族人群中達到近95%。復旦大學的團隊通過分析2500名漢族志愿者,發現具有這個變異的個體汗腺密度偏高約15%,毛發更粗,而且牙齒形狀也有變化。哈佛大學的合作者通過動物研究證實,這個基因變異確實會影響汗腺和毛發的發育。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金力指出,東亞人的祖先3萬多年前來到東亞時,最先到達東南亞。出汗能力的提高,使得祖先能夠更好地適應濕熱環境而生存下去。所以,這個基因變異是東亞人適應新環境的產物,而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進化,正是產生當代人群間差異的重要機制之一。金力強調,這次研究揭示單個基因變異可以同時影響人類的多個形態特征,所以為數不多的基因變異可能導致東方人與其他人種的形態差異。 據介紹,此一研究結果對發現決定東亞人群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該團隊將繼續從多學科角度進一步研究,以期最終揭示不同人種形態差異的生物學機制。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1-30]英研究發現西伯利亞土著居民耐寒系因基因變異
- [ 01-16]福島核事故區現新品種“野家豬” 發生基因變異
- [ 07-02]母雞連下20枚紅蛋 專家稱或為基因變異(圖)
- [ 04-11]國際研究團隊報告稱胃癌或與兩基因變異相關
- [ 02-08]一基因變異會極大增加中風風險
- [ 12-26]集美南順鱷魚園6條腿鱷魚住"別墅" 專家認為是基因變異
- [ 12-12]人類基因變異組計劃中國成為核心成員國
- [ 08-05]美研究發現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相關的基因變異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