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中國建立的最初七年,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并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56年,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深刻的社會變革,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十年,黨領導人民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并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由于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不足,社會主義事業遭到過嚴重挫折,但在工農業生產、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等方面仍然取得很大成就。我國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艱難曲折的斗爭,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國家動亂的情況下,我們黨沒有被摧毀并且還能維持統一,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還在進行,我們的國家仍然保持統一并且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黨、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性質都沒有改變。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難局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創立鄧小平理論,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面前,依靠黨和人民,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創全面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并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責編:陶武)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