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術研究和創新,形成系統的學科體系。歷時15年、動員全國10萬人共同編寫完成的《當代中國》叢書,共出版152卷、211冊,是全面反映新中國發展歷程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由學者編著的單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已先后出版數十種。按領域或門類研究的專門史著作、按歷史階段研究的專題史著作和集中研究重大歷史事件的專題研究著作,已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制、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以及各個歷史時期和主要歷史事件。各種類型的工具書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等。
設立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發展和壯大學科隊伍。1990年,中央批準成立了專門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纂、研究和出版的當代中國研究所。1991年,成立了以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著作為主要任務的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創辦了全國性學術團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業期刊《當代中國史研究》創刊。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高等院校也先后設立了主要從事當代中國史研究的學術機構或研究中心。
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共同發展。進入新時期以來,各高等院校陸續開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課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通用教材。2006年,全國高等院校普遍設立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在內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促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內容進入高等院校共同課教學。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依托當代中國研究所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系,先后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于2004年自主設立了當代中國史專業,其他許多高等院校也在相關學科下陸續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方向。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培養了大批新生力量。
熱點探析
關于學科定位。多數學者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屬于中國歷史學的分支學科,是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的延續,是中國通史的現代或當代部分。但是,由于國家頒布的學科目錄中并沒有單獨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學科名稱,因而在對學科定位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分歧。有的學者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與當代中國史有明顯的區別,它以政治為主線,而當代中國史的研究范圍較為寬廣。這種觀點離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具體國家形態,抽象地談論當代中國史,顯然是不正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不僅應當研究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國家歷史,同時也必須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所發生的歷史變化。
- 2009-10-21對新中國成立偉大歷史意義的再思考
- 2009-10-13新中國教育60年大事記(1970—1980)
- 2009-10-13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和成就
- 2009-10-10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自然辯證法研究
- 2009-10-10光輝的實踐 正確的道路:新中國民族工作60年的成就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