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黨的十七大,再一次運用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科學地判斷新中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基本國情。胡錦濤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是黨中央十分清醒而準確的判斷,是當前和今后全部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概括了黨中央對我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基本國情所顯示的階段性特征,這集中表現為八句話:一是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三是人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四是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任務艱巨;五是民主法制建設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六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還未能夠滿足;七是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亟待解決;八是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壓力長期存在,統籌好國內發展和國外開放要求更高。這些分析,是對十三大、十五大關于基本國情歷史特點的具體化,也是黨中央堅持以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為指導對變化著的中國基本國情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些分析,既是科學發展觀的立足點,又是全黨全國人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由此可見,十七大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分析,對現階段基本國情作出的具體判斷和理論概括,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三、堅持做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研究和教育,是一項帶根本性的思想理論建設
我們黨從1987年十三大起,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以這一理論貢獻而載入史冊。黨的十三大正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我們對這個階段的狀況、矛盾、演變及其規律的認識,在許多方面還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我們的許多方針、政策和理論還有待于完善,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經受檢驗,得到補充、修正和提高”。由此可見,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研究,是黨的一項帶根本性的理論建設,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發展這個大趨勢的迫切需要和重要組成部分。
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研究,是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指導下規模宏大的創造性系統工程。它包括對社會主義不斷再認識的過程;對我國全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研究;對我國經濟社會和自然資源等各個領域發展變化的研究;對國情、省情、市情、區情變化發展的研究;對黨和政府一系列重大決策和舉措的實施的研究。總之,這種研究絕對不能從書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在定義上兜圈子。那樣做只能導致思維僵滯,喪失活力,有悖于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根據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我們應當把調查研究工作作為基礎環節,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研究作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推動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把它放在首位。我們還要改變學科之間壁壘隔絕的狀況,加強和促進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聯盟,采取綜合運用的途徑,研究和解決當代任何一項重大經濟與社會發展課題。我們要注意吸收和利用運算方法和信息手段,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在大量占有確切的事實為依據的基礎上,作出科學的判斷。
在全黨全國人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加快推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而奮斗的今天,加強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研究和基本國情教育,是一件頗為重要和迫切的任務。十七大文獻闡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離不開對基本國情的研究,要深刻地認識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主客觀根據,以及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需要加強對基本國情的理解。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近十一年里實現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再過三十年實現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在全黨和全國不斷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段性新特點,從實際出發,規劃好本地區本單位的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實踐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協調發展,實現好最大多數人民群眾和各階層群體的實際利益。這樣,我國廣大群眾既能創造金山銀山的財富,又能共享綠水青山的美景,真正生活在富足、明朗、和諧和幸福祖國大家庭之中。
- 2009-09-03在破解世界性難題中前進——關于中國國情的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