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以往靠經濟“硬實力”發展的治理模式,需要被后工業化社會的文化“軟實力”治理模式取代。澳門的魅力應是參與區域合作的經濟“硬實力”和中西融合的文化“軟實力”有效結合的產物,即“巧實力”產物。因此,審慎使用澳門經濟“硬實力”,深化澳門“軟實力”,善用澳門“巧實力”,會使澳門更加強大和健康。在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中,澳門應該重新審視和定位它在世界經濟發展大潮中的作用,運用并實踐“巧實力”推動澳門經濟轉型對策。
首先,深化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主導戰略“輪軸—輪輻”(Hub—and—Spoke)戰略,兼顧多種戰略發展澳門經濟。澳門具有較高的經濟開放度,沒有加入高約束性的區域貿易協議,國際化競爭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潤滑劑。這些要素使得澳門具備實施“輪軸—輪輻”戰略的基礎。因此,澳門可以深化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主導型戰略“輪軸—輪輻”戰略,成為世界經濟組織競爭對象。在投資方面,澳門與港、臺、內地的關系會吸引外部資本(包括發達國家資本)進入;在產業層面,澳門“輪軸—輪輻”型自由貿易區具有生產轉移和輪軸雙層區位效應,即產業從非成員國向成員國轉移和產業從輪輻國向輪軸國轉移。
在選擇“輪軸—輪輻”戰略的同時,亦可以選擇實施多種戰略克服單一戰略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弊端。將多邊貿易自由化也作為一種選擇納入進來,能夠避免單獨一種選擇所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澳門的收益也將會更大。
其次,利用澳門自身經濟發展優勢創新伙伴關系,從容面對挑戰。澳門借助“一國兩制”優勢,通過區域貿易協議以及葡語系、東盟、歐盟投資貿易合作協議等交流平臺和產業優勢,將會獲得特殊的收益。充分利用自身的經濟貿易優勢地位,通過創新伙伴關系深化國際制度接軌,借助澳門與葡語系國家、東盟國家、歐盟國家和內地的緊密合作關系,以橫琴作為區域合作的載體,使其它的輪輻國大量采用澳門(橫琴)的中間產品和服務,并且盡量在澳門(橫琴)進行最終產品加工和深化其服務業發展,以期享受區域給予的優惠待遇,在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中,促使澳門企業加大營銷半徑、擴大經營規模,降低成本,實現澳門產業鏈輻射式延伸的規模經濟,進而提高國際競爭力,從容面對各種挑戰。例如,在區域合作機制基礎上,建立關注全球發展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從CDM市場形成至今,中國、印度、巴西和韓國作為CDM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一直占據全球CDM市場份額的80%以上。澳門與中國內地和巴西關系密切,隨著CDM項目的逐步多元化,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研發和運用,將成為“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與中國內地和葡語系長期建立起來的友好合作關系,集合國際化資金優勢為中國和巴西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事業提供強有力支持,并通過CDM項目的實施,將為澳門企業帶來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極大提升澳門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澳門企業規范管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能使澳門企業逐步做大、做強,并藉“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平臺走向國際經濟發展大舞臺,在世界經濟大舞臺中扮演橋梁角色。
- 2009-07-27崔世安當選澳門第三任特首 經濟多元化難題待解
- 2009-07-26資料:澳門回歸10周年大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