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贊譽和呼吁聲中,公民借由每一次“權力清單”的公布,讓權力自覺養成接受群眾監督的習慣
政務公開,成都走在了前列。作為政務公開的核心內容,成都市近日決定將市、區(縣)和鄉鎮(街道)三級政府的權力依法“清理打包”并通過網絡公布于眾。據了解,此次最先公開的行政權力涉及49個市級機關部門和單位,共計7437項權力。其中包括行政許可126項、行政處罰6304項、行政征收45項、行政強制314項、其他行政權力648項。
近年來,在地方政府力行依法行政的自覺行動中,“權力清單”堪稱一道亮麗風景線。從2005年邯鄲市公布國內首份市長“權力清單”,到貴州省政府公布18個部門1269項執法“權力清單”,從湖南省政府公布省直55個行政執法部門的“權力清單”,到前不久江蘇網上公布《江蘇省省級行政權力總目錄》,每一次“曬”權力清單都能引來關注的目光,受到各種肯定和期許。
相比而言,此次成都“晾曬”的權力清單項目之多、魄力之大,更令人期待。不僅如此,成都還投入使用按照權力運行程序所架構的網上運行系統,建立動態的權力清理機制。也就是說,利用網絡這個平臺,成都不僅將靜態的權力告知老百姓,還將每種權力的運行過程“示眾”,以獲取民眾對政府權力的監督與信任。
權力越透明,權利越有保障。將各項權力清理打包,并為這些權力設定流程,讓其在陽光下運行,這無疑是建設法治服務型政府的需要。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公民對政府權力及其運作“洞若觀火”乃是一種常態。問題是,依據常識而行的應然舉措,緣何屢成輿論的“香餑餑”呢?
基于生活中的經驗,我們大概不難得出這樣的判斷:正是現實中有些權力尚未向群眾“開放”,才使得某個地方公布“權力清單”成了備受矚目的“新聞”。應當說,這些年許多地方政府意識到政務公開的重要性,并以開放姿態和措施取信于民,以提高權力行使的正當性。與此同時,輿論不厭其煩的關注背后,其實也是公民權利訴求的集中表達。在肯定、贊譽和呼吁聲中,公民借由每一次“權力清單”的公布,讓權力自覺養成接受群眾監督的習慣。
權力的齒輪只有及時、公開地呼應權利的鏈條,依法滿足公民的種種權利訴求,權力才有更堅實的根基,政治文明的發展才會有充足動力。
- 2009-11-11權力越透明,權利越有保障
- 2009-11-11像監督媒體一樣監督公權力
- 2009-11-10《瞭望》刊文稱三權分立不能完全有效制約權力
- 2009-11-05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中央國家機關政務公開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2009-11-05“曬”權力清單,走向取信于民的逗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