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務實”,是“官德”的基礎。為官者,手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權力。用好了這些權力,是人民之福;用偏了這些權力,則是人民之禍。五十年代出現的浮夸風造成的嚴重后果,人們仍然記憶猶新。陳云同志就說過,共產黨人要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務實,理所當然地成為共產黨人“官德”的一個基本要求。惟有務實,才能腳踏實地,不圖虛名,扎扎實實地為民辦事;惟有務實,才能勇于探索、敢于攻堅、善于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惟有務實,才能充分尊重客觀規律,不搞那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惟有務實,追求的政績,才能是維護、實現和發展了人民利益的政績,謀求的發展,才能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種好大喜功、嘩眾取寵、沽名釣譽,圖虛名、招實禍的行為,則是沒有基本的“官德”。那些好講排場、愛搞儀式,講究官儀、官威,熱衷于“電視上有影,報紙上有文,電臺上有聲”、喜歡“包裝”和“自我推銷”的干部,同樣也沒有“官德”可言。三是“清廉”,是“官德”的內在要求。一名領導干部如果在思想上深懷愛民之心、心存為民之想,在工作上求真務實,而在作風上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潔。馬克思曾經說過:“不可收買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共產黨人,就是要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清廉,就是要做到“四自”、“四慎”——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微、慎權、慎獨、慎欲,自覺抵御金錢和美色的誘惑,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堅決不吃。清廉,還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為民、務實、清廉”,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組成了“官德”的基本內核。只有牢固樹立為民的思想,才能做到務實、清廉,只有務實、清廉,才能更好地為民服務。而要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最關鍵的,就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這也是胡錦濤總書記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諄諄告誡。
2、堅守“五不動搖”。一是在道德理想上,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不動搖。道德理想是道德規范的靈魂和支柱,是統攝人們思想行為的最高價值目標和動力源泉。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從入黨和擔任領導干部那天起,就必須按照黨章的規定,樹立共產主義理想,把共產主義道德作為最重要的第一道德規范并身體力行之,無論是在過去的革命和建設階段,還是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以及將來的任何發展時期,這一點始終都不會改變。即使按照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結合的要求,現階段領導干部也應該站在社會道德的最高層次上,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踐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道德,為社會作出榜樣。二是在道德信念上,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不動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它區別于剝削階級道德觀的主要特征。領導干部踐行共產主義道德,就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早在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倡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鄧小平同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規范。“什么是領導?領導就是服務。”鄧小平實際是從領導本質的高度所作出的概況;不僅如此,他還告誡領導干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在新的時期,江澤民同志曾多次指出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并深刻地提出“只有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構建和諧社會。領導干部時刻想著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就能抵御市場經濟條件下帶來的各種誘惑,不至于以權謀私、循私枉法,走上腐敗墮落之路。三是在道德哲學上,堅守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動搖。實事求是黨的一貫思想政治路線,也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黨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已充分證明,當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能夠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時,革命和建設就會取得勝利;反之,就會遭受挫折。今天,在新的世紀,領導干部仍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路線和方針。具體的說,就是針對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建立所帶來的利益分配、利益主體、收入來源和社會階層多元化,以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等實際狀況,領導干部應更加注意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尤其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必須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領導進行因時、因地、適宜的科學發展和建設,切忌犯超越實際和落后實際的兩種錯誤。四是在道德作風上,堅守艱苦奮斗作風不動搖。艱苦奮斗是黨偉大的傳統精神,也是黨員干部優良的傳統作風。在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鄧小平同志把反腐倡廉、艱苦奮斗作為了一條極具現實意義的職業道德規范,他說:“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也在領導干部中大力提倡艱苦奮斗的傳統不能丟,特別是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大上被選為總書記后不久,就帶領中央書記處一班人到西柏坡訪貧問苦,重溫毛澤東同志“兩個務必”的精神,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現象。”經濟發展越快,市場經濟越成熟,領導干部越要講艱苦奮斗的道德精神。因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等各種利益的誘惑會越來越多,領導干部若不能堅持艱苦奮斗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守住普通的生活,就極容易經受不了誘惑,而用權利去換取金錢,以及各種欲望的滿足,從而腐化墮落。五在豐富發展上,堅守創新“五觀”思想理念不動搖。根據市場經濟中的人本主義,樹立愛民觀;根據市場經濟中的公平原則,樹立公正觀;根據市場經濟中的互利精神,樹立合作觀;根據市場經濟中的誠信意識,樹立守信觀;根據市場經濟中的開放思想,樹立創新觀。
- 2009-11-16官德盡失豈可歸結為個人性格?
- 2009-05-04"先天下之離而離"實質是官德淪喪
- 2009-02-04解放軍報:培養促進科學發展的人品官德
- 2008-08-29拿救災資金去建辦公樓,官德何在?
- 2008-07-02王旭明對范美忠辱罵有失官德
- 2008-02-17【爭鳴】憑一把傘評判官德太兒戲!
- 2008-01-02有感于薄熙來劃出的官德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