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4年來,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加快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進程。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有效地促進了農業高產穩產。據測算,4年新增糧食150億斤,節本增效120億元。種植業示范戶畝增產10%以上,畝節本增效100元以上。二是培育新型農民。農業科技入戶增強了示范戶的科技意識,提高了示范戶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自我發展的能力和輻射帶動的能力,示范戶已成為觀念新、技術強、留得住的“鄉土專家”,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力量。三是創新農技推廣體系。通過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形成了“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技推廣新機制,調動了廣大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了科研與推廣相結合,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
進一步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應盡快制定“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規劃”,大力推行農技推廣責任制,進一步強化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制定并落實扶持和激勵政策;完善專家組技術負責制,實施技術指導員包戶責任制和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制,建立獎懲和淘汰機制;加強資金監管。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3月底,全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17.8萬多個,實有成員總數近2500萬人,其中依法登記并領取法人營業執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3.91萬個。
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突出。一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逐步成為挖掘農業內部潛力的有效載體。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形成了一大批專業村,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社員增收。社員農戶的收入普遍比非社員農戶高20%以上,有的高50%以上。二是在連接農產品產銷中嶄露頭角,逐步成為“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重要紐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購買農資、統一包裝銷售產品,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三是在傳播市場信息、推廣實用技術中大顯身手,逐步成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的搖籃。許多合作社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技術推廣機構建立聯系,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不少已成為農業高等院校的科研推廣基地、農村青少年科普教育實驗基地和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平臺。四是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中初露鋒芒,逐步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生力軍,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載體。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展,應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宣傳和培訓力度,使基層干部和農民切實了解該法的意義、宗旨和入社條件等;結合各地實際,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配套實施辦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盡快建立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點和要求的稅務登記體系等,免收相關登記環節費用。
- 2009-11-12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已升至全球第二
- 2009-11-022020年我國農業節水能力將達600億立方米
- 2009-10-10我國農業國際合作從小規模邁向合作大國
- 2009-10-10陳錫文:我國農業農村的60年滄桑巨變
- 2009-10-09我國農業農村的60年滄桑巨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