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管干部原則】黨管干部原則是指由黨來管理干部的原則。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黨管干部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組織保證,是黨的干部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更是堅持黨的領導的根本原則。黨管干部原則必須適應黨所處的環境和政治任務的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和變化。
革命戰爭年代,黨的主要任務是奪取政權,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戰爭。根據戰爭環境和任務的特點,黨的干部除軍隊系統是單獨管理外,全部由中央及各級黨委的組織部來統一管理。這種由黨委和組織部門統一任命、統一調配干部的方法,與當時革命斗爭任務是適應的,它有利于黨委和組織部門根據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來統一使用干部力量,并有利于保守干部工作機密,防止敵人破壞。建國以后,黨的主要任務由領導革命戰爭轉變為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干部種類趨于復雜化,干部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戰爭年代“一攬子”管理干部的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與環境的需要了。根據這種變化了的情況,黨改變了過去由黨委和組織部門統一管理干部的制度,實行分級分部管理干部的制度,使干部管理工作同檢查業務的工作結合起來。這種分級分部管理干部的方法,對當時穩定干部隊伍和促進干部專業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1960年以后,干部管理工作又重新收歸黨委,在組織部內部設立對各類干部分別管理的部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黨原有的管理干部的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與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指出黨管干部原則的主要內容為:“加強對干部工作的領導,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針、政策,推薦和管理好重要干部,指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對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觀管理和監督。”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黨管干部工作不斷得到改進。如在干部管理權限方面,實行了下管一級的體制;在干部分類方面,將“國家干部”分為黨政干部、企業領導人員、事業單位領導人員三大類,探索各自特色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方法上,探索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推薦、考核、決定、選舉等多層次多角度的做法;在理論上,提出了“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改進黨管干部的方法”這一命題,等等。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繼續強調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形成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