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農民這些公共需要,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正是村支書和村主任們大有作為的新空間、新平臺嗎?如何增強村級黨組織服務功能,提升村級黨組織的動員和組織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需要深入研究和破解的一個重大問題。中共甘肅省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認為,各級黨組織應充分相信和依靠村級黨組織,在工作上給予村級黨組織更多的自主權,積極為村級組織和村干部搭建組織、協調和服務農民的平臺。
由于相當一部分村級黨組織對公共資源和社會事務的調控管理手段有限,廣大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組織能力較弱,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普遍較低。比如,在農民的房子越蓋越漂亮的同時,有些村莊的公共道路等公益設施建設卻跟不上;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同時,有些地方的田間小道越變越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機具無法進入田間地頭作業。而這些都需要村級黨組織和村級自治組織來統籌協調,改善公共服務。
云南、河南、湖南、天津等地方干部群眾呼吁,不僅僅是基礎公益設施,看似已經個體化、自主化的農業生產經營,其實也需要村支書們服務到位。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農民致富門路少,有了門路無資金,有了資金沒技術,為他們提供產、供、銷和科技、信息等全方位服務顯得尤為迫切。陳克恭建議,各級黨政組織應把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鼓勵支持村級黨組織積極培育和發展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中介服務組織。按照“支部+協會+農戶”、“組織+基地+農戶”等模式,依托一定的產業鏈條把農民組織起來,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要有服務之心,也要有服務之力
半月談記者調研中欣喜地發現,近年廣泛開展的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強力加速了村級服務型黨組織的創建進程,使許多地方的村支書和村民不再疏遠冷漠,血肉聯系重新密切起來。
“群眾動嘴、干部跑腿”。在強化鄉村兩級服務職能建設中,陜西石泉縣在鄉鎮和村都設立了便民服務機構,設在村上的便民服務室,可以為村民代辦戶籍、建房、婚育等幾乎所有手續。石泉縣池河鎮五愛村村支書王華明告訴半月談記者:“從去年10月便民服務室成立以來,為群眾代辦的事項已有210件。村上的工作,我們村支書的服務,適應了農民需求,得到了群眾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