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典型鏈接之一
龍門一跳:百名“村官”變“鄉官”
半月談記者 劉偉 吳小康
“作為村干部,既是將尾又是兵頭,同時還是打頭陣的先鋒隊。”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板欖鎮副鎮長韋玉炳對9年村支書經歷深有感觸:作為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神經末梢”,村黨組織書記肩負著維護基層穩定和推動基層發展的重任,然而長期以來,這一群體承受著待遇低、升遷難、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壓力,很多村干部都堅持不下去,一些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做村干部。
為破解這一難題,廣西創新組織工作,積極探索建立面向基層一線的黨政干部選拔機制。今年4月,廣西面向基層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及考試錄用鄉鎮機關公務員的工作正式展開,共選拔錄用了577名公務員,涉及自治區、市、縣、鄉鎮、村五級和廣西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層次之多,為廣西歷史所罕有。其中,公開選拔10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到鄉鎮領導班子任職,更是打破了以往用人機制,備受社會關注。
據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介紹,此次廣西選拔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到鄉鎮領導班子任職的條件為:擔任村干部累計滿6年;現任建制村黨組織書記滿3年,或現任建制村黨組織書記不滿3年但與任村委會主任連續計算滿5年;45歲以下,具有國家承認的中專(高中)以上學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確保“不漏一人,不錯一人”,此次公開選拔引入了推薦考核機制,經過層層篩選,共有540名村黨組織書記進入測試環節。根據測試成績,按照1∶3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確定考察人選,再經過考察體檢、研究決定、公示任職、任職培訓等程序,最終確定100名到鄉鎮領導班子任職的大名單。為選出真正優秀的人才,在素質測試這一項上突出“考能力、考平時”,特別注重測試解決農村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會考試不會干事的現象。
“我感到萬分激動,萬分自豪!我1995年開始擔任村干部,從沒有想過有一天能當上鄉鎮領導。”前不久剛被選拔為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副鄉長的黃玉園喜不自勝,“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的這一好政策,讓村干部有了奔頭,看到了希望。”
為使這些洗腳上岸的“村官”與鄉鎮領導工作實現“無縫對接”,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在7月底舉辦專題培訓班。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向群在培訓班上告誡這些新任鄉鎮領導:“不要以為這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不要以為到了這個位置就下不去了。你們有一年的考核期,考核期之后,還要重新測評重新考核,要是你的票數不高、表現不好,就不能繼續當鄉鎮領導了。”
目前,廣西從全自治區14359名建制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的100名優秀“村官”已走馬上任“鄉官”崗位。“如果沒有這樣公開、公平的選拔,今天我就沒有機會做副鄉長。在新的崗位上我要多為群眾辦實事,不辜負黨委、政府和群眾的信任。”剛剛擔任南寧市橫縣平朗鄉副鄉長的劉培堂發表了上述履新感言。之前他在平朗鄉池鵬村任村支書。在村民施本堂眼里,劉培堂是一個實干型干部,他帶動興修自來水工程和村道,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