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和“調結構”之間,不存在平衡的問題,按每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來理解,2009年主要的矛盾是保增長,2010年增長不是問題,那主要的矛盾就是要調結構。結構本身就是賦予了非常豐富的內涵,包括產業結構、城鄉結構、企業規模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等。
記者:調結構,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那么,對于通貨膨脹以及對未來資產泡沫的擔憂問題,您認為存不存在通貨膨脹風險?
楊宜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藍皮書預測,2010年CPI指數是2%以上、接近3%,可能是2.5%到2.9%左右。因為中央提的是管理通貨膨脹的預期,沒有說直接防通脹,但是它提的是“管理通貨膨脹的預期”,因為今年發的錢,明年通脹水平就可能到2.5%到2.9%,3%以內還是可以接受、比較樂觀的,超過了就不好辦了,明年我們還要繼續投錢,還是適度寬松的。翹到2011年就比較危險了,所以說必須管理好通貨膨脹的預期。
改變消費文化、完善消費制度,全面擴大內需
記者:明年消費政策是否會有較大調整?您覺得如何才能有效地“促消費”?您如何評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說所說的:“增加居民消費為擴大內需重點”?
楊宜勇:關于消費政策,我想今年的政策還是得以延續。比如說房子的問題,有很多人想買改善性住房,很多人要賣掉原來的舊房,買房,一些稅收的優惠明顯還將得到延續。包括購車、機電下鄉,當然也不只是鄉鎮,包括城市里也有財政補貼。這些政策明年都會得到延續。
還有一點,要擴內需,就要提高大家的收入,明年城鎮人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大概是9%的增長速度,而農村人均純收入是7%增長速度,收入的增長對擴大消費是有所幫助的。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未來的一些消費在當前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還有一點,我們的消費文化要變化。中國人是比較節儉的民族,但有點過了。美國是負債消費,也過了。現在美國也在往回走,我們也要往中間靠一下。因為掙錢是為了改善生活,不能老攢著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