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國務院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志著江蘇沿海開發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蘇沿海開發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南通市應充分利用擁有“江蘇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努力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和優化升級,爭做新一輪沿海開發的排頭兵。
促進生產要素集聚。沿海開發特別是港口群產業帶建設應以發展臨港新型產業集群為主導,在提高區域對外開放水平的過程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臨港產業帶。而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臨港產業帶,充分發揮南通市在江蘇沿海開發中的帶頭作用,應以“集約、集成、集聚”為原則,為高新技術產業、臨港大產業、新能源大項目集聚南通創造國際一流的平臺,促進船舶修造、現代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精細化工、輕工食品、新型能源產業集約集群發展。同時,統籌沿海開發與沿江開發,用外資大項目推動洋口港、呂四港開發,利用沿海灘涂資源構建融資平臺,推動新一輪南通沿海開發戰略創新和制度創新。
推動港城互動發展。港口和城市是南通市集聚臨港臨江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載體。形成港口與城市發展的互動機制,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大城市的重要途徑,也是南通市集聚臨港臨江產業、引入國際生產要素的基礎。因此,應把港口開發作為沿海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南通港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并堅持港城聯動、互動發展原則,展開新一輪城市規劃修編,統籌推進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優化和提升城市布局和功能。突出沿海縣城和重點中心鎮的規劃建設,積極構筑以市區為中心、縣城為依托、中心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形成合理的城鎮空間布局。
推進平臺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經濟發展平臺是沿海開發的主要支點。新一輪沿海開發平臺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內容:一是政策平臺建設。結合沿海、沿江開發的實際,因時、因地制定相關優惠扶持政策,并用足用好現有政策,推動新一輪沿海開發又好又快發展。二是投融資平臺建設。探索建立沿海產業發展基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三是大港口、城鎮、園區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大港口、城鎮、園區平臺和載體,建立港口、產業、城鎮、園區四位一體的聯動開發機制。
全面接軌上海。沿海開發既是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培育過程,也是區域間產業轉移與產業融合的過程,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南通市區位優勢明顯,具有承接上海產業技術溢出的產業基礎和基礎設施條件。同時,南通市西連蘇中、北接蘇北,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南通市接軌上海,會大大增強沿海開發的溢出效應,延伸服務半徑,提升江蘇沿海開發的水平。因此,應處理好江蘇沿海開發與接軌上海的關系,建立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機制;加強與長三角核心區的產業技術融合,建立南通沿海開發與上海的跨江聯動機制,加速南通與上海經濟一體化進程,積累新一輪沿海開發的綜合競爭優勢。
加快自主創新。在推動沿海開發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等的關系,避免出現重復建設、過度競爭、環境污染等問題。這從根本上依賴于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特別是需要大力推動自主創新。為此,應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激勵自主創新的引導功能,加快自主創新平臺和示范工程建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名牌產品和主導產業,促進新一輪沿海開發從資源依賴型向自主創新帶動型轉變。
(作者為中共江蘇省南通市委書記)
- 2009-06-24中國部署新一輪沿海開發 著眼“危機后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