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拿大“免疫”金融危機的政治和文化原因
由于受美國影響太深,加拿大人經常自嘲“美國一打噴嚏,加拿大就感冒”。然而,在這次金融危機水深火熱之時,加拿大金融體系能保持冷靜、平穩的態勢,除了上述其金融監管機制保守、穩健、成熟等原因外,還與加拿大政治傳統、聯邦政府的快速反應以及企業文化等因素有關。
在金融危機中,加拿大聯邦政府起了積極的引導作用,這與加拿大政治傳統是相一致的。早在19世紀后半期加拿大聯邦之父規劃自治藍圖時,就決定寧可犧牲自由,也要擁有強大的中央政府。他們提倡的“和平、秩序和良好的政府”的理念包含著服從和安寧的涵義。加拿大人崇尚管理和秩序,長期以來形成了既不斷進取,又求穩怕亂的思維習慣。
加拿大能夠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其審慎的國民性格和企業文化是一個重要原因。加拿大是一個舒緩、平和的國度。雖同處北美大陸,但加拿大人與美國人有許多不同的性格, 比如對舉債一貫采取謹慎態度。當美國房地產陷入危機、大批貸款者把跌價房交給銀行時,加拿大的房地產依然平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買房的人都是自己住,沒有多少人是住一套買三套的投資者。加拿大人審慎的性格對企業文化影響至深。正如加拿大財政部長弗萊厄蒂在2008年8月訪問中國期間所說,加拿大的銀行有著非常好的文化傳統——保持審慎的經營策略;盡管保守看起來非常乏味,但過去兩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保守是有效的。弗萊厄蒂還認為,加拿大卷入風暴的可能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加國金融業一向謹慎;像雷曼這樣大的盤子,加國幾家大銀行中除一家有少量涉足外,其他都未直接與雷曼有生意往來;實施金融監管也并不完全是各國政府的責任,各金融機構管理者也有理由成為金融監管的積極實施者,而一些金融機構保守的管理文化,目前看起來也是必要的。弗萊厄蒂財長準確地道出了企業文化對加拿大金融業的影響。
在當前形勢下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不僅需要對體系本身實施監管,還應當將監管者列入監管范圍。弗萊厄蒂曾提出成立一家國際監管機構來認證不同國家金融體系的想法,并引起了西方主要經濟體高層的興趣。總之,金融危機以來,與歐美同行相比,加拿大銀行業被認為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但又在情理之中。
面對未來潛在的金融風險,加拿大不容樂觀與放松。目前,無論從房地產、政府財政或金融部門來看,加拿大經濟體制健康,沒有出現與美國同樣的情況。但展望前景,加拿大在短時期內無法擺脫與美國經貿金融緊密的聯系,更無法抵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反對黨的呼聲也日漸響亮。加拿大的制造業和能源出口兩大強項,指向均為美國,這種嚴重捆綁式的經濟發展增大了受沖擊的危險系數。加拿大未來的經濟安全,需要寄托在多邊平衡的經濟模式之中。不過,加拿大除了是發達工業國,還是一個資源出口國,并且也是農業大國。加拿大東部以制造業為主,西部近年以能源經濟為主,中部是農業重鎮,不僅石油紅利很多,農業也受益于近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加拿大有較強的預算和貿易平衡功能,這不僅使它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危機,也能使其更快地走出危機的陰影。
(作者:中國加拿大研究會副會長、南開大學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
- 2009-12-14習近平會見鳩山由紀夫:中日應著眼后金融危機時代
- 2009-12-13福建引導企業知識產權產業化應對金融危機
- 2009-12-10廈烏龍茶出口近來多了三四成 金融危機惹的禍
- 2009-12-08金融危機給我國就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