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了這“兩個聯系”的重要性,并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到這“兩個聯系”進行了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從內涵和要求來看,這“兩個聯系”雖然各有側重,但彼此緊密相關,不可分割。具體地說,聯系實際必然要求聯系群眾;脫離群眾必然導致脫離實際。
群眾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基層一線,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對現實國情、社情、民情有著切身的體驗和認識,對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狀況非常了解,是最貼近實際的群體。群眾的實踐和生活是豐富多彩、鮮活生動的,也是充滿智慧的,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源頭活水”;同時,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可行、成效怎樣,也離不開群眾的具體實踐和親身檢驗。對于群眾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的這種巨大作用,我國古代有識之士有深刻認識,提出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觀點。鄧小平同志更是高度評價群眾的實踐智慧和創造性。他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正因為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力量,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和紐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才說,聯系實際必然要求聯系群眾。
脫離群眾必然導致脫離實際,這個道理也不難理解。人們日常所說的實際,固然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似乎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但對于黨的治國理政實踐而言,對領導干部的職責使命而言,最大的、最主要的實際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群眾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喜怒哀樂。理論聯系實際,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因此,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也就意味著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切身體驗民生疾苦、稼穡艱難。脫離群眾、高高在上,不知道群眾的所思所想,不了解群眾的所急所難,也就脫離了民生這個最大的實際。從另一個角度說,既然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具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對實際工作和生活有切身體驗與豐富經驗,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干工作就離不開這個最大的“智囊團”,就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脫離群眾,僅憑一己之力開展工作,很容易成為群眾所說的“三拍干部”:事前拍腦袋決策,事中拍胸脯擔保,出事后拍屁股走人。這是脫離實際、對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脫離群眾、對群眾不負責任的表現。
將理論聯系實際與密切聯系群眾統一起來,在密切聯系群眾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一方面要求領導干部培養“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百姓情懷,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另一方面要求領導干部切實擺正自己在群眾中的位置,放下架子、調低姿態,真正樹立“甘當群眾小學生”的意識,傾聽民意、廣納群言、集中民智。這樣,才能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與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各項決策和工作才能更加符合實際、符合規律,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
- 2009-12-21漳平市公安局豐富形式向群眾匯報公安工作
- 2009-12-21民進黨應有更高的智慧 何必非發動群眾
- 2009-12-18莆田秀嶼加快安置房項目建設 讓拆遷群眾盡快回遷
- 2009-12-18各地群眾和網民支持清理整頓非法視聽網站
- 2009-12-18民進黨應有更高的智慧 何必非發動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