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古“九州”之一,面積1569平方公里,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市轄14個鎮、街道、園、區,共有1002個行政村,52個社區,總人口90萬。全市共設黨(工)委88個,黨總支47個,黨支部1915個;共有黨員51575人。近年來,我們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組織部和濰坊市委組織部的具體指導下,積極探索“項目黨建”工作模式,建立完善指揮部、項目部、黨支部“三位一體”的運行體系,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在實踐一線干事創業,助推科學發展,為“三名一強”生態文明新青州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2009年8月11日《人民日報》黨建專刊作了專題推介,被稱為“項目黨建”的青州樣本。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青州市委牢固樹立“黨建工作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堅持黨建工作跟著中心走、貼著中心做,在服務科學發展的實踐中明確黨建工作定位,以助推科學發展的實績來檢驗黨建工作成效。圍繞七博會籌辦、區域城市化、新農村建設、現代物流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先后策劃、整合了82個對青州科學發展有支撐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市委堅持“一個項目一套班子”,每個項目都成立由市級領導任總指揮的指揮部,并根據項目需求,選派得力干部到項目建設一線工作。形成了“市級領導帶頭干,黨員干部沖在前,一級帶著一級干,項目戰場比比看”的生動局面。項目建設指揮部成為黨建工作的新領域、“空白點”。為使黨的建設有效融入,推動項目順利實施,青州市委積極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把支部建在項目上”,在項目建設指揮部建立時,同步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建立了指揮部、項目部、黨支部“三位一體”的黨建融入機制,做到“哪里有項目,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探索形成了“項目黨建”新模式。
一是科學發展靠項目帶動,而項目建設關鍵在人才、在干部。項目一線聚集了許多黨員干部和優秀人才,他們是項目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項目黨建”工作對于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項目黨建”工作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要措施。市委確定的重點項目是踐行“生態、文化、高端”發展理念,推進區域城市化,建設“六大中心”、發展“五大集群”的重要保障,是把青州打造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的“后花園”和服務基地,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支撐。每一個重點項目都需要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去協調各方利益,強力推進實施。圍繞項目建立黨的組織,進一步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是確保每個項目順利推進、實現我市科學發展的根本保障。
三是“項目黨建”工作是擴大黨的覆蓋面、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客觀要求。項目建設一線,融聚了許多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和各類人才,他們既是推進項目建設的骨干力量,也是黨建工作的新領域。“把支部建在項目上”,實現黨的工作無縫覆蓋,發揮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僅有利于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凝聚力量,推動項目建設順利實施,更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擴大黨的工作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