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古“九州”之一,面積1569平方公里,轄14個鎮、街道、園、區,共有1002個行政村,52個社區,總人口90萬,其中農業人口70萬;全市共設2040個基層黨組織,其中村級黨組織937個;共有黨員5.2萬名,其中農村黨員2.5萬名。近年來,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踐中,我市始終把農村黨建作為重點,特別是把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作為關鍵來抓,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關于加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全國、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議精神,通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創新選任方式,打破身份、地域、行業限制,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了93名村黨支部書記,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村黨支部書記選任的新途徑。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和濰坊市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中組部、省委組織部聯合調研組來我市進行了專題調研;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先后兩次作出重要批示,擬轉發供全國各地學習借鑒;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厲彥林、濰坊市委書記張新起、市長許立全、組織部長鐘少林等也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濰坊市委辦公室以《參閱件》形式印發推廣;濰坊市委組織部專門在我市召開基層黨建創新工作現場觀摩會并以正式文件轉發全市推廣;全國、山東省《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情況通報》及《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大眾日報》等媒體相繼刊發了我市做法。這一做法還引起中央黨校有關專家教授的重視,中央黨校馬列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宋福范教授專門撰文《怎樣選好村黨支部書記——青州市的探索》,在9月14日《學習時報》上刊發。
一、背景與起因
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下大力氣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把農村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業稅費取消后,村級組織職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催款收稅”、抓計劃生育等行政性、事務性工作,轉變為服務農民群眾,引領廣大村民發家致富,推動新農村建設。但許多村干部,包括一些村黨支部書記面對新形勢束手無策,不知道怎么抓,怎么干,難以適應新任務的要求;許多村基本沒有集體收入,“無錢辦事”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些村黨支部書記“守攤子”、“混日子”,無所作為,造成群眾不滿意。農村發展的新形勢迫切需要把更多優秀人才選進村級班子,面向社會公開選拔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的做法,也完全符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關于“建設高素質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的要求。
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但從我市調查的情況看,全市還有5%左右的村是后進村,發展長期無起色、工作長期上不去、村莊長期不穩定,還有一些村長期處于相對落后狀態,影響了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農村干部與群眾朝夕相處,黨的形象,黨的威信就靠農村干部,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來樹立、來體現。為什么有的地方出現一些群體性事件,就是因為那里的基層組織十分薄弱甚至處于癱瘓狀態,沒有黨的堅強領導。如果這些后進村和相對后進村長期放任不管,得不到有效治理轉化,勢必會削弱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影響黨在農村的形象和威信。特別是當前許多新型農村合作組織應運而生,蓬勃發展,它的組織力、號召力也很強,黨的組織更需要加強。這些村長期落后,根本癥結還是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因此,化解黨的執政風險,必須選好村黨支部書記,使農村這個陣地牢牢地由黨的組織來領導。通過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切實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 2009-12-23努力完善從基層公開選拔領導干部方式
- 2009-12-18江蘇銅山:面向社會一次公開選拔51名村黨組織書記
- 2009-12-02北大招小語種保送生 要求中學進行公開選拔推薦
- 2009-11-25仙游公開選拔11名“副科” 12月上旬筆試
- 2009-10-21公開選拔培訓 武平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