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雜志發起的“中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調研活動,我認為是非常及時,非常必要的。指標體系一旦作為經濟社會的風向標,就會對經濟社會發生巨大的引導作用。作為一個實證,我介紹一下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的制定過程、內容及作用。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深圳市統計局制定了《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該體系共選用了21項指標,并用民生凈福利指數綜合反映居民的生活福利狀況。這些指標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基尼系數、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超標率、藥品安全抽樣合格率、達到Ⅰ級和Ⅱ級空氣質量的天數、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交通事故死亡率、城鎮登記失業率、零就業家庭戶數、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比例、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勞務工工傷保險參保率、勞務工醫療保險參保率、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社會捐贈款、財政性教科文衛體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財政性環保投資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財政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職工培訓人均學時數和人均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
《指標體系》指標設置立足于現有統計制度,立足于既能與國際接軌,又符合深圳實際。在指標選取上,力求選用國際使用,國內通用,部門專用的指標。對于有些經濟現象和概念難以量化或目前難以搜集數據,而又有理論依據和實際需要的,則通過統計設計,新建立統計方法制度取得數據,以達到最大限度地反映客觀實際的目的。
《指標體系》的制定是市委市政府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上的重大創新;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切實為人民辦實事、讓人民得實利的決心和深厚感情。在指標體系制定過程中,作為統計責任部門,深圳市統計局為確保該指標體系能盡快拿出來,指標體系起草小組的成員克服人員少、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夜以繼日,加班加點,任勞任怨,深入調研,涉獵了國際國內、統計經濟等眾多領域,厚積薄發,確保它的科學性、規范性,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給的工作任務。
為了讓深圳市人民特別是基層群眾更好地了解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實施的《指標體系》的具體內涵,由市委宣傳部和市統計局審定、深圳報業集團制作了一套《指標體系》宣傳掛圖,每套四張。宣傳掛圖用漫畫的形式,介紹了民生凈福利的具體內容,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便于群眾學習,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作者為深圳市統計局局長)
- 2007-04-07深圳首創"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考核政績
|